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货币、物价和产出之间有着比较特别的关系,货币供给量M2的增长远远高于GDP的增长幅度。中国的M2从2000年到2017年,增长了约11.46倍,而同时GDP只增长了约7.25倍。众多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存在着超额货币问题,其严重的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的实施以及物价水平的波动。而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中国电子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支付的发展,传统的纸币交易与流通的模式受到很大的冲击,货币超发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在电子货币条件下尤为突出,随着货币模式的不断演进,传统纸币发行模式逐渐被电子货币模式所替代,但是电子货币模式下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以及货币的流通等都与传统货币发行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围绕电子货币对货币超发的影响,先回顾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研究,并在对相关基础理论进行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对电子货币对货币超发的理论模型机制进行了探索、归纳。然后在梳理中国货币超发测度方法以及考虑相关优劣势的基础上本文选择了货币滞存法来作为测度中国货币超发程度的方法,并对我国货币超发的程度进行了测度与分析,其次,对中国电子货币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选取了相关指标对中国电子货币化程度进行了测度。然后文章进一步通过指标选取、构建模型、相关检验,先分别实证计量分析了电子货币对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影响,然后将货币需求与供给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对电子货币对货币超发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从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电子货币对货币超发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思路。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电子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会减少基础货币,同时增加货币乘数,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货币供给增加;另外电子货币化程度提高减少了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同时增加了投机性货币需求,二者共同作用导致了货币需求的减少。电子货币程度增加减少了货币需求,增加了货币供给二者相互作用最后导致了货币超发的增加,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证检验中都得出并相互印证了上述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