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错误记忆是指人们对过去事件的报告与事实之间发生偏离的现象。自1932年Bartlett的经典性实验研究开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虚假记忆现象进行了研究。1959年Deese和1995年Rodiger与McDermott的研究使错误记忆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错误记忆的研究对于探讨记忆的本质和减少错误记忆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DRM范式,研究抑郁个体和非抑郁个体错误记忆的特点和差异。虽然对虚假再认的研究有很多,但对于人格特质和情绪状态对错误再认的影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注意,只有个别研究者开始注意这一方面的问题。本研究以负性、正性和中性词表为实验材料,从大学生中挑选出抑郁和非抑郁个体作为被试,以被试对测试词的再认率为因变量,研究了人格特质和情绪状态对错误再认的影响。共包含2个实验。实验1主要探讨了人格特质对错误再认的影响。结果表明,抑郁个体相对于非抑郁个体,对相关的负性信息表现出更高的真实记忆,同时对未呈现的相关的负性诱词的错误再认也呈现较高的趋势,即抑郁个体的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均出现了特质一致性效应。实验2主要探讨了人格特质和情绪状态对错误再认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积极情绪下还是在消极情绪下,抑郁个体的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也出现了特质一致性效应,这说明在情绪诱导下,人格特质仍然是影响再认成绩的因素。但是,积极情绪下,非抑郁个体对于正性学过项目和中性学过项目的正确再认成绩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对正性信息表现更好的真实记忆,即在积极情绪下,非抑郁个体出现了心境一致性效应和特质一致性效应的相互增强。对整个实验结果我们用激活检测模型(activation/monitoringframework)、结合错误再认的其他理论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