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弱势群体问题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然而对弱势群体中残疾人问题的关注却很少。虽有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但大多侧重于从公共管理学视角来探讨残疾人就业教育、福利保障以及残疾人的康复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对残疾人的态度问题,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尚属空白。本文首先对国外残疾人态度理论与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作为本研究的理论背景,其中介绍了包括:(1)残疾理论模式:它是用来界定残疾含义的工具,有助于人们认识残疾人态度产生的社会根源; (2)残疾人态度形成的四大理论:行为理论、协调理论、认知整合理论以及功能理论; (3)残疾人态度改变的策略:实际接触、信息提供、共同参与和政策支持; (4)残疾人态度的测量工具如ATDP和SADP及其运用。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希望为今后残疾人态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借鉴。其次,应用残疾人态度量表(SADP)以实证调查的方式,具体考察了当前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状况。期望研究结果能够为教育、社会福利等政府部门和其他方面的专业人员提供有用的资料和数据参考。研究结果显示: (1)残疾人态度量表的中文修订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调查结果稳定、可靠。(2)对残疾人态度总体上和三个维度上,各种背景的被试大致处于偏向积极肯定的状况。(3)不同性别、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接触过残疾人的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得分明显高于从未接触的。了解残疾人相关信息的大学生比不了解的对残疾人态度要正面肯定。与残疾人交往关系密切的比不密切的对残疾人态度明显积极肯定。(4)以是否接触残疾人、欲与关系程度、交往深度为自变量,以对残疾人态度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中,欲与关系程度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可解释方差变异的数值较小,说明该变量对残疾人态度有一定影响作用,但不是决定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