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诞生于金融创新的大潮中,自上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推动世界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作为一项新型金融工具,创造了繁多的金融产品,在提高资产流动性、增加融资与投资渠道、分散风险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各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资产证券化也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在金融市场上的地位越发重要。然而,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得资产证券化备受人们的谴责与排斥,各国政府也加强了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资产证券化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再次凸现出来,其他的金融业务仍难以替代它的地位,因而资产证券化又一次回到了金融市场的舞台,获得人们的重视。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自2012年重启以来,经历快速发展,尤其2014年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不论是数量,还是资金总额都有极大的增长。在我国加速推进金融市场改革、拓展社会融资渠道、盘活存量资产的大背景下,未来资产证券化业务将会迎来更大发展。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存量巨大、企业融资需求旺盛、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有很大缺口,这些都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从国际经验来看,资产证券化由于重构了基础资产现金流、延长了信用链条,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导致最终投资者很难了解借款人的真实状况。再加上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参与机构多,风险监管机制不健全,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导致整体风险不断积累,有可能埋下危机隐患,威胁经济运行安全。然而总体而言,资产证券化最根本的风险是基础资产风险,本文以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风险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中美两国市场的基础资产状况,研究我国市场的特点与趋势,而后文章探讨了基础资产风险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传导与转移,其间各个环节又产生了其他的风险,如商业银行过度杠杆化、评级机构的评级风险、政府支持机构的隐性担保等,最终基础资产风险被转移给金融市场广大投资者。而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考察发现,当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金融市场会变得极度脆弱,在利率攀升、市场流动性紧缩和次级贷款违约率上升的情况下,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危机即被引爆,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养老金、保险公司,甚至是各国主权基金,全都蒙受了巨大损失。本文最后分析了中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差异,总结了我国市场环境的特点,并对我国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