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515名来自中国、德国、日本的教师进行了创造力内隐观的考察和跨文化比较。研究选取中国教师326人,德国教师139人,日本教师50人。文章通过综述得出了系统考察内隐观的框架,考察的内隐观内容包含教师对创造力概念、表现、原型、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观念。在此框架下对不同文化的教师内隐观进行考察并比较,结果显示:
1.中、德、日三国教师的创造力内隐观存在共同性:所有国家的教师都认为,创造力是一项可塑的能力,和成绩的关系比较小,创造力产品的新异性比合适性更重要;认为创造力可以在各个方面表现,但个体差异较为明显;认为艺术和科学是最容易表现创造力的科目;认为创造力个体的典型特征是:有想象力、愿作尝试、独创、好奇心强。
2.中、德、日三国教师的创造力内隐观存在差异:中国教师对过程中的发散思维、创造力表现形式多样性、表现几率、表现领域广泛性的评分显著高,认为数学和科学更易表现创造力,对创造性个体的知觉侧重思维能力方面的特征;德国教师认为创造力过程不完全等于发散思维过程,对创造力和专业成绩的关联评定显著低,其它评定较折衷;日本教师认为创造力表现不频繁,对创造力的可塑性评定、对个体差异的评定显著低。在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上,中国和德国教师看法具有结构上的不同。中国教师所认为的促进因素有:问题意识培养、积极强化、竞争/独立意识培养、掌握目标定向;阻碍因素有:评价压力、资源限制、教学任务限制。德国教师所认为的促进因素有:积极鼓励、独立/竞争意识培养、内部动机培养、反馈定向,阻碍因素有:教学工作压力、资源限制、主观限制、科目限制。
3.教师有的观念具有跨维度一致性,呈现出一定特点,如中国教师对数理逻辑思维能力更强调、日本教师对创造力表现态度较为消极、德国教师对创造力概念的看法更折衷。但有的维度观念间也存在一些不一致。
4.各国教师内隐观和专家的外显观基本一致,但教师知觉到的创造力更典型,不及外显观辩证折衷。不同国家教师内隐观的偏向体现其文化特定性以及观念系统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