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内镜中心改良的医用纯化水终端输送管路以及消毒间隔时间对纯化水染菌量的影响,为终端管路改造优化和输送管路合理的消毒间隔时间提供依据;并探讨集中式管理在提高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内镜使用科室相关医技人员满意度和内镜中心护理人员培训效果中的作用。方法改良医用纯化水终端输送管路,即通过将球阀送水口末端的普通不锈钢软管更换为卫生级304不锈钢管道、将终末漂洗水龙头更换为卫生级隔膜阀和终末漂洗供水管路单独与球阀送水口通过304不锈钢卡盘连接等一系列方法对纯化水终端供应系统进行改造。对终端管路改造前和改造后管网消毒次日总送水口、总回水口、4个球阀送水口和4个终端使用点出水口依次取样,比较改造前后微生物培养及计算菌落数。比较改造后管网消毒后次日、第4周、第5周和第6周总送水口、总回水口和4个终端使用点出水口采样微生物和菌落数。此外,将2016年内镜消毒中心分散式管理模式作为对照,2017年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作为干预组,比较后前后的内镜清洗质量和消毒质量、内镜使用科室相关医技人员满意度和内镜中心护理人员培训效果。结果(1)改造前后总送水口、总回水口的纯化水染菌量均为0cfu/100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造前各球阀及终端使用点的纯化水检测均不达标,改造后各球阀及终端使用点的纯化水检测均达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改造后的管网经过消毒后,管网消毒后次日至消毒后第4周期间终端使用点的纯化水菌落计数均为0cfu/100ml;管网消毒后第5周、第6周时总送水口及总回水口的纯化水菌落计数均为0cfu/100ml,4个终端使用点的纯化水的菌落计数介于0-10cfu/100ml之间。(3)内镜中心实行集中式管理后放大镜检测清洗合格率为98.79%,较实行集中式管理前95.61%的合格率显著提升(P<0.05);实行集中式管理后蛋白残留检测清洗合格率为97.41%,显著高于实行前清洗合格率94.32%(P<0.05);集中式管理实行后管腔采样检测消毒合格率为96.81%,较实行前消毒合格率92.00%显著提升(P<0.05);集中式管理实行后外表采样检测消毒合格率为96.72%,显著高于实行前消毒合格率88.73%(P<0.05);同时,实行集中式管理后内镜使用科室相关医技人员满意度为98.30%,内镜中心护理人员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能的培训掌握率达100%,较实行前均得到显著性提升(P<0.05)。结论(1)改造后的纯化水终端输送管路能够有效降低终端使用点纯化水的微生物检测细菌总数,符合内镜终末漂洗用水的要求。(2)为确保终端使用点的纯化水符合内镜终末漂洗用水的要求,需对纯化水管路进行定期消毒,因管网消毒后第5周、第6周时部分终端使用点的纯化水有细菌滋生的现象,为保证纯化水的安全使用,故推荐每4周消毒一次纯化水管路。(3)集中式管理能有效提高内镜清洗质量和清洗消毒合格率,同时提高了我院内镜使用科室相关医技人员的满意度及内镜中心护理人员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能,实现了内镜中心的高效管理,应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