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在所有的教育类型中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直接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应用型、技术性人才。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决定了职业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专业的设置上要符合区域产业特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其农业发展状况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因此本文以吉林省高职教育与吉林省农业发展的对接现状为研究核心,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调查研究,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和技术,对吉林省农业发展状况、吉林省农业人才资源状况、吉林省高职院校的发展实际等进行严谨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高职教育和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远远不够,导致现有劳动力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偏离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脱节;某些高职院校在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盲目追求学历教育的现象,偏离了高职教育自身独特的建设发展道路。具体体现在农业人才在区域和部门分布上不合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人才队伍结构及高职院校自身建设不合理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一方面总结吉林省农业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深入分析吉林省高职人才供给与农业人才需求间矛盾出现的原因。最后,结合国内外对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原理的研究经验及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围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以高职教育促进吉林省农业发展的若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