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关键时期,由于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变革,语言接触和语言融合从范围和程度上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所以一直受到学界尤其是语法学界的关注。但是这一时期的语法研究主要集中在处置式、被动式、疑问句等句式上,关于平比句和比拟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因而亟待进一步挖掘与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是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汉语中的平比句和比拟式,通过对这一时期代表性语料穷尽性的考察和统计,采取定量描写、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方言背景语料中平比句和比拟式的结构特点,归纳其演变规律。文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汉语平比句和比拟式的研究概况,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代表性观点进行梳理,以明确本研究的出发点和目标:即通过对这一时期的语料研究,分析总结南、北方方言背景语料中,平比句和比拟式发展的共性与差异,深化对平比句和比拟式的认识。第二章,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平比句研究。以比较标记为研究视角,从单前标记、单后标记、双标记三个角度出发,对南方方言背景语料、北方方言背景语料中的各类平比句进行穷尽式的统计、描写和分析。通过语料考察,我们发现,无论南方方言背景的语料,还是北方方言背景的语料,其平比句的比较标记,都是双标记结构占绝对优势,达到了95%以上;从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上来看,类型较单一,一般只有两种情况: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当下情况与平时、过去或将来情况的比较。总体上,北方方言背景语料中的平比句类型更多,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也更为丰富。第三章,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比拟式研究。以比拟标记为研究视角,对南方方言背景语料、北方方言背景语料中的各类比拟式进行穷尽式的统计、描写和分析。通过语料考察,我们发现:这一时期比拟标记类型的消长变化比较明显,双标记使用较少,前标记“像(好像)”和后标记“似的”大幅增长。本体和喻体省略现象较多,但基本都可以通过上下文进行语义上的补充。无论是南方方言背景语料,还是北方方言背景语料,比拟式都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第四章,结论与余论,总结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语料中平比句和比拟式标记类型、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等的异同,并针对“一般”、“似的”、“比”等标记的来源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