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卒中的防治调查及脑出血血液新型生物标志物探寻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心源性卒中的防治调查目的医生对心房颤动(AF)的认识程度是预防心源性卒中的决定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神经科医生对心源性卒中防治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对房颤患者的管理水平,为改善神经科医生对指南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并为制定卫生政策的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与者进行心源性卒中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的标准结构问卷,提前进行了信度、效度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了来自38家医院的611名神经科医师。问卷总得分平均为21.59±3.559(问卷总分36分),知识、态度、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6.86±1.70、6.13±1.35、8.59±2.21。医生的知识、行为得分和总分与文化程度和医院位置呈正相关。影响医生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医院等级和医院位置。在房颤治疗方面,超过80%的医生认为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最佳方案。对于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的患者,高达93.8%的医生认为华法林是首选抗凝药物。在临床医生曾经使用过的抗凝药中,华法林的使用率为93.8%,但直接口服抗凝药的使用率却很低。出血风险是影响临床医生选择华法林的首要原因,占88.9%。97.7%的临床医生会建议长期口服华法林的患者定期监测INR,但推荐的监测频率不一致。神经科医生对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的知晓率分别为79.4%,73.5%和62.4%。但是,对这三种评分方法的使用率分别为39.1%,29.5%和20.0%。对于CHADS2评分,文化程度、医院所在地和筛查经验均与知晓率和使用率正相关。对于CHA2DS2-VASc评分,医院所在地(OR=3.197 vs.3.363),培训经历(OR=3.232vs.2.669),筛查经验(OR=1.321 vs.1.746)和职称(OR=1.565)是知晓率和使用率的保护因素,而受教育程度(OR=0.667)与使用率成正相关。对于HAS-BLED评分,培训经验(OR=3.126 vs.2.985),筛查经验(OR=1.558 vs.1.183)和医院所在地(OR=1.954)是知晓率和使用率的保护因素,而工作年限(OR=0.676)与知晓率呈正相关。临床医生对房颤相关知识的学习意愿很高,但是医院开展相关的培训不能满足医生的学习意愿。结论神经科医生对房颤相关知识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对于抗凝药物种类的选择、对新发房颤和阵发性房颤的抗凝意识、以及临床常用的评估工具,较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神经科医生对抗凝治疗抱有积极的态度,并有很强的学习意愿,但缺乏相应的培训。要提高对房颤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水平,必须加强对医生持续不断的专业培训。第二部分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脑出血患者血液新型生物标志物探寻目的脑出血病理损伤机制复杂,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生物预警模型。我们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探索分析公共数据库中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RNA的表达谱,确定与脑出血相关的HUB基因,为临床验证提供基础。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数据集GSE125512的转录组测序数据表达矩阵,筛选脑出血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基因本体论(GO)对DEGs进行功能注释,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DEGs的细胞信号通路进行分析。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进行关键功能模块的筛选,并使用免疫细胞浸润分析(CIBERSORT)分析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细胞亚群分布情况。此外,通过DEGs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以阐明不同DEG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选择具有较高连接度的枢纽(HUB)基因。最终,与WGCNA筛选出的HUB基因取交集,作为候选分子进行下一步验证。结果218个差异基因中,有表达差异的RNA共有204个,其中包括51个上调基因和14个下调基因。GO分析表明,与脑出血相关的DEGs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KEGG分析确定的脑出血发病后72小时明显激活的细胞信号通路包括疟疾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CIBERSORT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与发病24小时内相比,脑出血发病后72小时含量最多的免疫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其次是T细胞CD4+记忆静息细胞和巨噬细胞;脑出血发病后72小时,巨噬细胞的含量明显高于发病24小时内,但其他免疫细胞含量的差别不大。用STRING构建的PPI网络总共包含146个节点和446条边,并最终筛选出13个基因作为HUB基因。WGCNA分析最终确定了15个模块,并在临床特征最显著的模块中确定了12个HUB基因。结论通过对数据集GSE125512进行分析,脑出血后72小时较脑出血后24小时有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相关的生物学途径主要是与炎症和免疫系统激活相关的途径,脑出血后含量最高的免疫细胞是中性粒细胞,而发病后72小时与24小时差别最大的免疫细胞是巨噬细胞,富集到的有意义的信号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PPI和WGCNA分析,最终得到有意义的HUB基因一共有25个。第三部分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脑出血患者血液新型生物标志物验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与脑出血相关的HUB基因,在临床患者中进行表达验证,并预测潜在的治疗脑出血的小分子化合物。方法收集脑出血、脑梗死、对照组患者各12例进行HUB基因的临床验证,分别收集患者发病72小时的外周血标本。最终确定的验证基因数21个,采用RT-q PCR法验证三组患者外周血中21个HUB基因的m RNA水平,对表达明显差异的基因进一步采用ELISA、WB的方法进行蛋白水平验证,并探索其与患者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验证成功的基因再次对数据集GSE125512进行GSEA富集分析,得出有意义的生物学过程。采用Drugbank数据库对验证有意义的基因进行靶药物预测。结果RT-q PCR结果显示,在21个候选基因中,CLEC4E、DEFA4、OLFM4、ELANE、SUCNR1、PPBP这六个基因的m RNA水平在脑出血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ELISA法证实,在蛋白水平,DEFA4、OLFM4在脑出血组的含量均高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使用WB法再次验证了OLFM4在脑出血组表达增加,高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进一步分析显示,无论在脑出血组还是脑梗死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在DEFA4、OLFM4不同表达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无论在脑出血组还是脑梗死组,DEFA4、OLFM4的表达与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30天m R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DEFA4高表达组中,共富集到1个有意义的生物学过程,为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防御反应。在OLFM4高表达组中,共富集到3个有意义的生物学过程,分别为: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防御反应、抗菌体液免疫反应和对真菌的防御反应;在OLFM4低表达组中,也富集到3个有意义的生物学过程,分别是平滑肌细胞凋亡过程、肌细胞凋亡过程的正调控和对神经生长因子的反应。使用Drugbank数据库预测靶药物,以DEFA4为作用靶点的药物有一种,为奥沙普嗪,以OLFM4为作用靶点的药物也有一个,为奥美沙坦。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在21个候选基因中,最终验证出6个表达有差异的基因(CLEC4E、DEFA4、OLFM4、ELANE、SUCNR1、PPBP),并在蛋白水平验证了其中两个分子在脑出血组高表达(DEFA4、OLFM4),值得注意的是,这6种差异分子均在不同程度上参加了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其在脑出血中的具体角色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我们还通过数据库预测了以这两个分子作为治疗靶点的药物,得到奥沙普嗪、奥美沙坦这两种药物可能作为后期的治疗药物,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靶向敲除内耳支持细胞Gjb2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及内耳感觉上皮细胞损伤模式的观察目的:构建多种特异性内耳支持细胞Gjb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索上述模型小鼠听功能变化和毛细胞损伤模式。方法:运用Cx26flox/flox小鼠分别与Lgr5-Cre ER、Fgfr3-Cre ER小鼠杂交获得Cx26flox/flox;Lgr5-Cre ER、Cx26flox/flox;Fgfr3-Cre ER小鼠
第一部分PD患者及细胞模型中维生素D及PARP1的水平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中维生素D水平和PARP1的表达的差异;MPP+细胞模型中维生素D受体和PARP1的表达,parthanatos死亡的激活情况。方法:收集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浆,通过ELISA检测分析各组血浆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检测PARP1及cleaved-PARP1的表达。
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PEC)传感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分析技术,具有分析响应快、背景噪声小、成本低和易于小型化等优点,在环境监测、生化分析和临床诊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在PEC传感器中,半导体电极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直接影响检测的灵敏度,因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大多数半导体材料对紫外光有较好的吸收,光电转换效率较高,但紫外光的能量较高,易损伤生物识别
为了满足光纤通信系统的扩容需求、突破光电转换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带宽瓶颈,模分复用传输与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全光信号处理成为国内外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由于高非线性少模光纤中模间四波混频效应的相位匹配条件灵活、可同时实现波长和模式转换、具有飞秒级的响应时间、对调制格式和通信速率透明等优点,将成为未来波分-模分复用(WDM-MDM)光网络节点中实现全光信号处理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模间四波混频研究主要集中
在我们国家,绝大多数建筑行业从业者,往往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都会挂着一项很"接地气"的专业职业技能的履历头衔——土木工程专业。之所以又"土"又"木",那是和中国古代建筑行业有一丝丝渊源的:泥土与木材,正是中国传统建筑几千年演进史中最常见的两种材料。
期刊
研究背景与目的:慢性肝病长期发展,可导致肝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全球每年因肝硬化死亡病例约120万,我国约占其中11%,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疾病负担之一,而治疗手段有限。肝纤维化的最典型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CM)异常沉积和分布,其核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阐明肝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对阻断甚至逆转纤维化的发生与进展具有重大意义。ECM是调控HSCs活化和肝纤维化的关键要素之一,基质细
本文简要介绍了精度加工工艺:机械制造、精密加工、大规格结构件生产工艺;以液压支架为代表,使用机器人进行结构件焊接处理,研究双面成型的工艺内容,确保焊接精度。经工艺实践发现:机械焊接形成的坡口钝边、坡口间隔长度差异等各类问题,可采取焊接优化方法予以解决,加强焊缝补充热量控制,使其不大于14kJ/cm,背侧高度控制在2mm内,切实提升成型质量。
第一部分IL-37对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目的:目前IL-37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下调多种促炎因子的抗炎物质,参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但其缺乏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手段。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IL-37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保护作用,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进展中的免疫调控作用,寻找动脉粥样硬化潜在的新治疗靶点。方法:我们将实验组分为Apo E–/–及IL
机器人技术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高新技术。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降低废品率和产品成本,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利用率,降低因工人误操作导致的不良零件风险。工业机器人用于生产线后,能降低生产成本,通常为人工成本的1/4,且在生产质量、效率、管理方面能带来很多新的附加值。因此,在机器人技术快速提升、人力资源短缺、人力成本逐年提升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成为企业的迫切需要。锦州立德减振器有限公司与
偏振反映了光的矢量特性。通过对光的偏振信息进行检测,能够得到被测物质的介电特性、结构特征、粗糙度、入射角等多种物理信息。然而传统的片上偏振光电探测器件往往依靠硅、锗、Ⅲ-Ⅴ族半导体等三维材料进行探测器层的制备,每一层材料的生长都要考虑晶格匹配的影响,这无疑增大了制备的难度,同时器件的集成度受到小尺寸效应的限制。因此,探究新型的偏振光电材料和探测器结构变得十分重要。层状材料是一类层与层之间以范德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