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市空间发展如何应对大规模高铁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是本研究重要的现实背景。鉴于我国当前的高铁网络正处于建设运营的初级阶段其影响效应的滞后性,国际经验对我国城市发展应对高铁机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等客观条件,论文从“国际经验总结”和“国内地区的初步验证”两大视角展开研究,旨在对当前应对措施进行反思并提出改善建议。论文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术路线,通过归纳法(国际经验总结)和假设-验证法(长三角地区实证)对高铁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效应展开研究。 在从技术、经济、社会三个层面简要回顾了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城市空间演化的相关理论后,论文对日本、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条高铁线路的影响效应进行归纳和总结。归纳过程中,不仅仅关注高铁的客观影响效应,更关注影响效应产生的前提条件。研究发现高速铁路有以下影响效应:在交通层面第一,缩短交通时间;第二,改变交通运输市场份额;在城市空间发展层面,第一,扩大高铁直接相连的区域和其它地区间的不平衡;第二,高铁廊道内部空间发展机会的重新分配;第三,促进城市-区域之间的整合与重构;第四,催化城市系统的重构;第五,促进站点地区的开发。论文进一步指出,这些影响效应受到多重因素的相互制约:交通层面上,多个交通系统的整合至关重要;城市空间发展层面上,城镇体系、城市在高铁网络中的地位、城市经济发展趋势、城市空间扩张趋势、站点在城市中的区位等要素也在不断左右高铁的影响效应;交通与城市空间整合层面上,高铁网络规划与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整合、高铁线位和站点设置与区域空间的共轭发展、站点地区开发与城市空间的协同发展等对促进高铁对城市空间发展产生积极效应扮演重要角色。 随后,论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根据国际经验提出相关假设,采用对比观察的研究方法,以县级单元为研究对象,将长三角地区所有城市(含市区、县、县级市)分为“测试组(通高铁的城市)”和“控制组(不通高体的城市)”,对其经济社会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商务服务类服务业与高铁的相关性最为显著;(2)距离核心城市的时间圈层不同,高铁的影响效应不同;(3)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高铁的影响效应也有所不同;(4)不能忽视其它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和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尝试对高铁影响效应最为明显的商务空间进行理论探索,从经典的交通与土地利用互馈模型出发,提出城市商务空间的高铁可达性与城市商务空间发展具有相关性这一研究命题,在通过可达性计算、商务空间调查、相关性分析等步骤后建构“城市商务空间高铁可达性—城市商务空间发展”的分析模型,该模型将长三角地区的所有城市分为四种不同发展类型,并界定了各类型的模型特点及现实特征。 最后,论文在总结当前的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基于国际经验和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对当前的应对措施提出反思,并指出改善建议。全文约15万字,图表89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