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而作为整个儒家思想精华的中庸思想,更是备受推崇。中庸思想看似简单,但要想知晓其理、践行其道也是不容易的,因而对于儒家中庸思想必须作深入地研究,其中研究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先秦儒家中庸思想。 孔子在全面吸收尧舜禹等“允执其中”以及史伯、晏婴“以同裨同”、“去同求和”这些思想的基础上,最先把“中”与“庸”并用,“中庸”范畴由此产生。不仅如此他还把其看作是“至德”,具有重要地位。孔子的中庸思想一方面可以指导人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处理好复杂的社会问题。之后《中庸》一书对于孔子的中庸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其对于儒家中庸思想的最大贡献在于从哲学的高度对中庸思想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地阐述,另外其对于“诚”的研究也是相当重要的。孔子、《中庸》可以说是对先秦儒家中庸思想的巨大的贡献,但先秦儒家中庸思想并不仅限于二者,在这之后的孟子、荀子等也对其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孟子开创了儒家心性论的先河,着重提出心、性、天合一,同时重视“权”的作用,认为应该以“权”执中;荀子认为礼义为中,应该依照“礼义”而行;《易传》以阴阳之道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独特的“中庸”思想。从孔子到《中庸》再到孟子、荀子等,他们使先秦儒家中庸思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先秦儒家中庸思想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尚中贵和、守中从权、注意天人合一等为正确人生态度的树立、和谐社会的构建给予了思想资源方面的支持。可以说中庸思想已经融入进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是中华文化能够代代相承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