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实现耕地的集约利用,对有效利用耕地资源、提高耕地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区,结合前人的经验总结,构建了山东省耕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计算了1995-2015年山东省耕地集约利用指数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五个研究时间节点上133个县级单元的耕地集约利用指数。分析了山东省21年间耕地集约利用的时序变化特征,并借助GeoDa和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应用ESDA分析方法、重心模型探讨了山东省县域耕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最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驱动力,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建议。得出以下结论:(1)1995-2015年,山东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提升,逐渐转好。耕地投入强度指数贡献度最大,其次为产出效益指数,可持续状况指数和利用程度指数水平整体较低,贡献度较小。山东省大部分县级单元耕地利用集约利用程度都有不同程度上升,而且协调发展度呈不断优化趋势。(2)不同时期耕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益、可持续状态指标呈现非同步变化。投入强度指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劳动力投入指标呈显著下降趋势;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增产性投入指标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用电量等省工性投入指标显著上升。耕地产出效益指标经历了从基本平稳到显著上升的过程,各指标层与产出效益指标基本呈同步变化的趋势。耕地利用程度和可持续状况指标整体水平较低,其中,耕地安全指数持续走低,值得注意。(3)山东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整体上看,呈现出市辖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增长速度较慢或负增长;城区交界的区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低,增长速度快。从区域差异上看,鲁东部分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常年较高,但随时间的推移,鲁西经济迅速发展,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显著提高,鲁南与鲁北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虽有一定的增长,但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因此,今后山东省耕地建设的重心应当放到北部与南部的县级单元,促使山东省东西部与南北部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整体水平的提升,缩小区域差异。(4)耕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益、可持续状态指标同样也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耕地投入强度指标空间变化的基本特征是:重心自东向西迁移,总体上呈东西高南北低的特点。南减北增,总量基本持平,重心逐步由西北向东北移动,是耕地利用程度指标的空间变化特征。产出效益东高西低,鲁西地区的资源优势但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可持续状态指标,重心自东向西迁移,鲁东地区过多开发利用资源环境。(5)根据对耕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的研究,提出提高山东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政策建议: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重视培养人才,加大农村人口的教育力度;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