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v1和vsp芽黄基因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urev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杂种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棉花产量、改进纤维品质和增强抗逆抗病虫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并且受温度或光照影响不育系自交结实,导致杂交种纯度下降,进而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等性状。棉花芽黄突变体幼叶黄化,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移除不育系及杂交种中混杂的个体,可提高棉花杂交种制种纯度。此外,利用棉花芽黄突变体,可研究叶绿素(Chl)生物合成、叶绿体发育及光合作用机制。因此,解析棉花芽黄突变的遗传基础对棉花杂交种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以陆地棉TM-1、中棉所60、中棉所58及其芽黄突变体vsp、v1芽黄突变体及海岛棉海7124为实验材料,基于SNP、SSR和In Del标记,利用F2群体对v1和vsp两个芽黄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并对候选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分析,初步明确了v1和vsp芽黄突变的遗传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陆地棉v1芽黄基因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1)v1突变体的真叶芽黄,逐渐变为淡绿色,同时Chl含量增加。以TM-1和v1突变体为亲本构建的F2群体中,叶色性状的遗传分离比例符合3:1,表明v1芽黄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基于SSR、SNP和In Del标记,利用F2群体(TM-1×v1),将v1基因定位在物理距离为84.1 kb的候选区间内。(2)依据候选区间内的基因注释,推断编码镁螯合酶Gh CHLI亚基的Gh Chl I基因与芽黄突变相关。BLAST分析表明,在陆地棉基因组中Gh Chl I有2个同源基因,分别为Gh_A10G0282和Gh_D10G0283。序列分析表明,Gh Chl I的编码区长1269bp,含3个外显子,与TM-1和中棉所60相比,v1突变体Gh_D10G0283的第3个外显子上存在1个非同义核苷酸突变(G1082A),该突变引起Gh CHLI亚基的氨基酸(AA)替换(R361K)。分子进化分析表明,Gh Chl I基因第3个外显子编码的AA序列在不同物种中是高度保守的,完全保守的AA替换常导致叶色变异。沉默TM-1Gh Chl I的植株叶片表现芽黄,且Chl含量显著下降。基于上述结果推测,Gh Chl I基因是调控v1突变体叶片芽黄的关键基因。(3)启动子分析发现,来源于TM-1、中棉所60和v1的Gh_D10G0283启动子之间无变异位点,v1突变体Gh Chl I同源基因启动子之间存在变异位点。根据Gh Chl I同源基因之间的SNP位点,设计特异引物进行q RT-PCR分析,发现v1突变体Gh Chl I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中棉所60,但v1突变体和TM-1之间差异不显著。v1突变体12 d叶片中的Gh Chl I同源基因的表达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18 d叶片中Gh_A10G028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Gh_D10G0283。基于这些结果推测,v1突变体Gh_D10G0283表达量正常,该基因突变(G1082A)引起芽黄,Gh_A10G0282表达量的增加可能部分弥补了Gh_D10G0283的缺陷。2.陆地棉vsp芽黄基因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1)以TM-1和vsp突变体为亲本构建的F2群体中,叶色性状的遗传分离比例符合3:1,表明vsp芽黄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对双亲及100个F2单株进行GBS测序,构建了包含4472个Bin标记的遗传图谱。图距总长5384.33 c M,含26个连锁群,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约为1.2 c M。利用构建的遗传图谱将vsp基因定位在D04染色体上,位于Bin3262至Bin3268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38.32 Mb。利用重测序技术开发分子标记,将vsp基因限定在23.11 Mb的区间内。利用F2群体(vsp×Hai7124)中的484个芽黄单株将vsp基因定位在为353.7 kb的候选区间内。(2)Sanger测序分析候选区间内的基因变异,结果发现中棉所58的Gh_D04G1108(Gh PUR4)基因全长4468 bp,含2个长分别为42 bp和4197 bp的外显子和1个长229 bp的内含子;vsp突变体Gh_D04G1108第2个外显子中有201bp(960-1160)DNA片段的缺失。BLAST分析表明,陆地棉中Gh PUR4基因存在3个同源基因,分别是Gh_D04G1108、Gh_A04G0646和Gh_A06G0069。Gh PUR4蛋白包含1412个AA残基,分子量约为154.15 KD。vsp突变体Gh_D04G1108基因序列的部分缺失造成Gh PUR4蛋白缺失67个AA残基(244-310)。20个不同物种的PUR4蛋白序列比对发现,67个AA残基中,33个高度保守,13个完全保守。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研究第一次提出用民族传统、科学传统和大众传统对中国高等教育传统进行分殊。本文的主旨是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民族传统的内涵特征及其历史遭遇,以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从创造性转化来看,就是对转化什么、为何转化、如何转化和转化成什么等问题进行思考。作为一个跨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本文试图在文献考证和历史叙述的基础上,从哲学上去理解和把握中国高等教育传统,做到理论阐释与历史考证互动
目的:视锥、视杆营养不良(Cone-rod degeneration,CRD)是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其临床表现和遗传方式具有高度的异质性。Cep78定位于视锥、视杆细胞内节,其编码基因突变可导致一种新型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CRD合并听觉障碍。为了研究Cep78在CR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其在视锥、视杆细胞内外节之间蛋白运输中的作用,我们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Cep78基因敲除小
随着城市绿化发展,园林绿化废弃物大量产生,成为继生活垃圾之后的第二大城市固体废弃物,因含有丰富的有机成分可以被资源化利用作为土壤改良基质。另一方面,滨海地区围海吹填工程持续加速,造成区域土壤普遍质地粘重、含盐量高、养分贫瘠、土壤生物功能群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解决滨海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的问题,尝试把园林绿化废弃物应用到滨海盐渍土中,以期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有所改善。本研究以园林废弃物(草
植物器官大小的调控在发育生物学领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植物器官最终的大小是通过前期的细胞分裂和后期的细胞扩展这两个生物学过程共同决定的。目前,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和其他植物中已经通过筛选并获得了一些器官大小调控因子,对这些因子的功能分析为深入解析植物生长发育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拟南芥去泛素化酶UBP15是重要的植物器官和生物量调控因子,但是,对于其调控器官大小的机理尚不清楚。为进一步解析UBP
‘火焰’卫矛(Euonymus alatus‘Compacta’)为卫矛科卫矛属落叶灌木,夏季叶色浓绿,秋季叶色火红,秋末冬初火红果实密集垂挂枝头,是美国重要观赏园艺植物。康涅狄格大学利用胚乳三倍体细胞育种技术培育获得‘火焰’卫矛三倍体植株,为卫矛属首例。我国引入该技术以期为卫矛乃至卫矛属植物的三倍体培育获得启示和技术参考。本文主要将引进技术吸收转化,优化胚乳细胞再生植株体系,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