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最大的难点和重点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而信息贫困是当前“三农”问题中的大问题。在我国信息化进程中,广大农民是最迫切需要得到信息支持的弱势群体。所以,促进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信息化是必须着力解决的一大关键问题。本文重点对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文章首先考察了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情况,分析导致民族地区农村信息贫困以及信息化建设滞后的原因,指出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认为,推动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可以实现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跨越式发展。
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带动民族地区农村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2006年中央1号文件把“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作为九大目标之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化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要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列入“十一五”时期重要议事日程。“十五”时期,各级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提出的“十五”农村市场信息化服务行动计划,以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狠抓“网络延伸、资源开发、信息发布”三个着力点,农村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村信息化工作体系,建立了以农业部门户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为龙头的网站群,成功开发并投入使用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农产品监测预警、遥感监测等应用信息系统,启动了“金农”工程和“三网合一”农村信息化服务等重点工程,面向“三农”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但是,这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信息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服务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要发挥多重力量的作用,运用多种服务手段。民族地区农村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信息化工作队伍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需要,广播、电视、电信、报刊等常规媒体传播农村信息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为此,要把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强化面向“三农”公共服务、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举措,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做好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把握方向,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
“十一五”时期是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农村信息化产业发展和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时期。要按照中央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紧紧围绕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组织实施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快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和应用适用于“三农”的各类农村信息化技术、产品和系统,努力提供优质的农村信息服务,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章通过对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原则及目标的分析理解,结合实际,提出以政府为主导、以电信运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民族地区农村自我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为基础的农村信息化发展对策,旨在为加快实现民族地区农村的现代化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