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Al2O3-MgO质耐火材料因其良好的耐高温、耐热震及抗渣侵蚀性能,被广泛用作精炼环节炉窑的工作衬和功能元件。但其应用存在着由于刚玉原料密度大、价格昂贵所导致的炉衬蓄热损失大及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不符合钢铁企业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趋势。利用价格低廉且理论密度低的石灰石替代部分刚玉原料,开发新型的Al2O3-MgO-CaO系耐火材料,有利于实现耐火材料的轻量化,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此外,引入的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所提供的科研经费(No.5117404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l2O3-MgO质耐火材料因其良好的耐高温、耐热震及抗渣侵蚀性能,被广泛用作精炼环节炉窑的工作衬和功能元件。但其应用存在着由于刚玉原料密度大、价格昂贵所导致的炉衬蓄热损失大及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不符合钢铁企业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趋势。利用价格低廉且理论密度低的石灰石替代部分刚玉原料,开发新型的Al2O3-MgO-CaO系耐火材料,有利于实现耐火材料的轻量化,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此外,引入的CaO组元易与钢液中P、S等杂质元素反应,可有效净化钢水,促进洁净钢生产。然而,该新型耐火材料主要物相镁铝尖晶石(MA)和六铝酸钙(CA6)均属于难烧结物相,往往需要很高的烧成温度(>1700℃)才能获得良好的致密度和高温力学性能,从而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从烧结强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了 La2O3、MnO、Y2O3添加剂对Al2O3-MgO-CaO系耐火材料微观结构、烧结行为、力学性能及抗渣侵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从离子扩散角度利用模型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MA-CA2-CA6复相耐火材料烧结过程中Ca2+和Mg2+离子的扩散是CA6晶粒和MA晶粒的形成和生长过程中的最主要限制性环节,因此,增强Ca2+和Mg2+离子的扩散传质有利于提高CA6晶粒和MA晶粒的烧结活性,促进该复相耐火材料烧结致密化。(2)添加剂的引入能显著改善MA-CA2-CA6复相耐火材料的烧结致密化。其中,La3+、Mn2+、Y3+离子的置换固溶可显著改善烧结活性,促进晶粒发育。同时,CA6晶粒形貌由片状向等轴状的转变可有效排出气孔,促进致密化。当La2O3、MnO、Y2O3添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4%、2%时,1600℃烧成后,其显气孔率由18.3%分别降低至4.8%、4.4%、4.1%。因此,引入上述添加剂可有效促进该复相耐火材料烧结致密化行为。(3)添加剂的引入对MA-CA2-CA6复相耐火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且CA6和MA晶粒形貌的演变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La3+和Y3+离子通过取代Ca2+离子在CA6结构镜面层的固溶降低了 CA6晶粒表面能的各向异性,从而能抑制其沿基面的异常长大,晶粒尺寸均匀性大大提高。CA6晶粒形貌的这一转变还能促进MA晶粒的发育。Mn2+和Y3+离子通过取代Mg2+离子在MA内的固溶能显著促进尖晶石晶粒的生长和气孔的消除。这一改变缩小了 CA6片状晶粒发育的空间,导致CA6晶粒尺寸纵横比明显降低。(4)添加剂的引入能显著提高MA-CA2-CA6复相耐火材料的力学性能。当La2O3、MnO、Y2O3添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4%、2%时,1600℃烧成后,该复相耐火材料的常温抗压强度由原始的317MPa分别提高到487、562和576MPa,常温抗弯强度由原始的186MPa分别提高到276、297和313MPa,断裂韧性由原始的2.3MPa m1/2分别提高到3.3、3.5和3.6MPa m1/2。气孔率及气孔尺寸的显著下降是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晶粒键连的增强及晶界曲折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裂纹扩展阻力,从而提高了断裂韧性。(5)添加La2O3、MnO和Y2O3的MA-CA2-CA6复相耐火材料,其抗精炼渣侵蚀效果与同等致密度的Al2O3-MgO质耐火材料相当。一方面,这是因为La2O3、MnO和Y2O3的添加有利于侵蚀区前端CA2致密层的快速形成,提高其抗渣渗透能力。另一方面,熔渣与耐火材料界面附近固相La2O3、MnO和Y2O3的存在增大了液相熔渣的粘度,降低了熔渣的渗透和侵蚀能力,更好地保持了耐火材料的完整性。同时,MnO、Y2O3的存在还可有效促进熔渣中耐高温、耐侵蚀物相MA的析出,进而能够有效阻止熔渣的进一步渗透和侵蚀。(6)利用MA-CA2-CA6复相耐火骨料取代部分铝矾土骨料,可有效提高Al2O3-MgO-C耐火砖的抗渣侵蚀能力。熔渣侵蚀过程中,复相耐火骨料中CA2和CA6的溶解加速了镁铝尖晶石的析出,促进了尖晶石致密区的形成,从而提高了抗渣侵蚀能力;另一方面,反应层复相耐火骨料中的CA6与熔渣交互作用,导致CA2致密层厚度增加,有效提高了 Al2O3-MgO-C耐火砖的抗渣渗透能力。此外,原砖层复相耐火骨料中的CA2与Al2O3反应生成了更多的CA6增韧相,有效起到了提高内部“桥联”的作用效果,有利于提高耐火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及抗热震性能。
其他文献
稀土发光材料因其优点显著,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光源照明、电视机显色材料、农用光转换材料、X射线荧光粉、发光涂料及发光油墨等。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且品种多样,但应用技术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出口以原材料和粗加工产品为主,进口则以半成品以及高技术产品为主。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但仍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受制备方法的影响较大,因此改进荧光粉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选择合
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熔点高、硬度高、热力学稳定性好、耐酸碱腐蚀等一系列优点,它不仅保留了金属基体的电磁特性,又克服了金属基体熔点、沸点低的缺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耐高温、耐摩擦、耐化学腐蚀等领域。然而过渡金属碳化物单独使用时通常具有脆性大、易出现裂纹等不足,并且其作为增强相添加到金属材料中时,金属相和碳化物陶瓷相间润湿性较差。为了克服碳化物在使用中遇到的难题,本论文采用NbC作为陶瓷相,以低熔点金属(
随着材料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器件的高集成及尺度小型化已成为了一个普遍的发展趋势。低维材料随着维度的降低,展现出了许多新颖的物理性质,并在微纳米尺度器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电子器件的工作中,能量消耗的最主要的一种形式就是转化为热,这也使热输运性能成为影响电子器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而且在热电器件中,热电材料的热输运性质是决定其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低维结构和材料中的热输运研究是一个极具实际意义的
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磁流变技术是结合材料属性变化控制与机械传动和机加工的新兴研究方向,利用磁流变液在外磁场下“固-液”相的迅速转变,可以执行阻尼制动、减震、材料微去除等一系列不同的机械动作,磁流变技术的特点是通过计算机间接控制磁流变液、磁流变抛光液等材料发生“流变”效应的程度,材料性质的变化相应促进了机械结构设计的变化,因此近二十年内,成为国内外机加工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按照智能材料:“可以在外
FePt低维纳米材料拥有良好的磁性能、电催化性能和生物兼容性,在磁功能、燃料电池催化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FePt纳米材料的性能与其成分、相结构、尺寸和形貌密切相关,因此可控制备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湿化学法因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以及适于大规模生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湿化学合成FePt纳米材料过程中,作为主要控制手段的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复杂,且易受合成工艺条件影响,导致现有制备工艺的可
全长黏结锚杆在采矿工程中广泛应用,锚杆实际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施工质量问题,例如锚杆与锚固剂出现脱空、锚杆长度不足和锚杆腐蚀等,或者由于天然节理等的存在,严重影响到锚固质量,从而危及岩体结构的安全。快速、有效地检测在不同载荷作用下锚杆的锚固质量及缺陷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文基于对超声导波传播特性的理论分析,并利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在不同载荷作用(特别是围压和拉拔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全长锚固
我国铝工业产能的快速扩张造成了我国铝土矿资源日益枯竭,以高硫铝土矿为代表的非传统铝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广泛的受到氧化铝生产企业和相关科研人员的关注。如能合理地利用这部分铝土矿,将缓解我国铝工业的资源负担,为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良好保障。本文采用焙烧的方式对高硫铝土矿进行预处理,并利用拜耳法溶出焙烧矿制备冶金级氧化铝。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脱硫过程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马弗炉焙烧条件对铝土矿除硫效果及形貌影
突水一直是威胁我国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矿井突水常会在短时间内淹没井巷,不仅给矿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同时也对矿区及其周边的水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研究突水渗流问题对于揭示突水渗流机制、预测突水量、防治突水灾害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无论是原位断层、陷落柱突水,还是采动峰后、冒落岩体突水,都属于破碎岩体突水,其中流速与压力梯度的关系具有非线性特征,继续采用达西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消耗量也不断增多,节能降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油田上传统游梁式抽油机难以实现对抽油杆的下降势能进行能量回收利用,而且一般装机功率较大,总体工作效率较低,从而造成能源的浪费。而液压抽油机在结构上容易实现能量回收并达到节能目的,但现有的液压抽油机一般结构较为复杂,且基本上是采用蓄能器储能式进行能量回收再利用,不但由于增加了相关的能量转换部使得成本增
金属材料的强度与塑性一直是一种竞争的关系,获得高强度的同时是以牺牲良好的塑性为代价的。通过严重塑性变形技术制备的超细晶、纳米晶和非晶材料虽然表现出高强度,但其塑韧性和加工硬化能力并不理想,再加上其结构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那么,如何在提高金属材料强度的同时又不牺牲或是较小地牺牲其塑性,这一研究课题一直是相关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而具有层状结构的材料其强韧化方法可作为金属材料强韧化的一种极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