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意义:1.通过膳食调查、营养知识行为态度调查、身体成分及生化指标测量,了解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健康状况、营养知识掌握情况,为优秀运动员营养参考值及营养干预工作提供依据。2.对上海市体校青少年女性运动员进行贫血相关膳食因素调查,结合血生化资料为贫血预防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1.上海市体校青少年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状况与改善建议针对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苗子库全体运动员,共68名(男39,女29),年龄1018岁,包括11个项目组,根据年龄及运动项目分为低年龄组球类(<14岁,包括乒乓球、羽毛球)、高年龄组球类(≥14岁,包括排球、垒球、篮球、棒球)、格斗对抗类(柔道、击剑)、田径、游泳(包括现代五项)五类。对运动员的营养素摄入情况、营养知识行为态度(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体成分、血生化水平等指标进行评价。2.上海市体校青少年女性运动员贫血现况及相关因素研究对象为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苗子库全体女性运动员,包括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垒球、击剑、柔道、游泳、田径等9个项目。每隔三个月对29名女运动员进行贫血筛查及膳食调查。测定运动员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铁蛋白(SF)、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睾酮(T)、血清皮质醇(C)、血尿素氮(BUN)等。依据血红蛋白水平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并将运动员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分析两组间在膳食摄入及各项血生化指标上的差异。结果:1.(1)各组青少年运动员能量摄入达到了同年龄同性别重体力活动组平均需要量,但能量来源不合理,蛋白质及脂肪供能比偏高,男运动员蛋白质及脂肪摄入分别为总能量的(16.8±2.7)%和(34.2±5.6)%,女运动员分别为(15.6±3.4)%和(37.1±5.3)%,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男运动员为(49.0±5.8)%,女运动员(47.3±5.8)%。微量营养素中,各组运动员维生素B1、叶酸、钙、锌摄入达推荐摄入量人数比例均低于50%,提示存在营养素缺乏的风险。膳食结构分析发现,乳类、水果类、蔬菜类摄入不足,畜禽类摄入量偏高。(2)运动员营养KAP调查总得分为(48.4±7.7)分,优秀率为25%。知识部分条目平均得分为(19.4±4.6)分;运动员对能量、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的主要来源条目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7.4%、89.7%、55.9%及75.0%;营养态度得分为(8.7±2.4)分,对“营养帮助提高运动水平”这一概念的认同率为75.0%;营养行为平均得分为(20.4±4.2)分,85.3%的运动员有每日吃早餐的习惯,每日食用水果和奶制品人仅占47.1%和66.2%;在最能接受的营养知识宣传方式中,45.6%的运动员选择专业人员现场讲授膳食营养知识,17.6%选择观看教学录像,13.3%选择阅读小宣传册。(3)体格检查尚未发现运动员存在营养不良体征;男运动员BMI为(21.4±4.8)kg/m2,显著高于女运动员的(19.5±3.0)kg/m2;男运动员体脂率(17.0±7.3)%显著低于女运动员(22.9±6.5)%。血红蛋白水平为男运动员(138±12)g/L,女运动员(128±16)g/L,贫血总检出率为3.3%。2.(1)在为期半年的调查中,共收集贫血女运动员11例,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在MCH、RDW、SF、T、C、BUN等指标间差异显著(p<0.05)。(2)膳食调查:两组间在每公斤体重摄入蛋白质含量、铁摄入(占RNI%)、锌摄入(占RNI%)方面差异显著,贫血组摄入低于非贫血组,其余营养素摄入及膳食结构构成方面无显著差异。(3)膳食摄入和贫血发生情况在调整了体脂率、膳食铁摄入等混杂因素后,仅每公斤体重摄入的蛋白质含量与贫血发生显著相关。结论:1.上海市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存在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维生素B1、叶酸及钙、锌摄入不足等情况,贫血现象仍然存在。应当适时集中开展营养知识讲座,在日常就餐中适时进行知识普及和行为提醒;适当增加正餐之外的奶类、水果供应,并监督和指导训练过程中的补液。2.与非贫血女运动员相比,贫血女运动员铁、锌及相对蛋白质摄入量较低,合理的蛋白质摄入量可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体内贫血状况及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