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楚辞》英译本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b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6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逐步从工业文明转型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是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生态”得到越来越多重视的同时,也进入包括翻译学在内的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经历了语言学、文化转向之后的翻译活动迎来了另一次重大变革—生态转向。在当代中国,学术界在对西方译学理论研读并且不断运用于实践的同时,渴望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以便与国际学者交流本土的智慧。生态翻译学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基于(西方)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受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启发,胡庚申教授于2005年提出“生态翻译学”的理论。该理论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理论基础,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解读翻译,是一项翻译学和生态学交叉的跨学科研究。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该理论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做出了新的解读,以’自然选择’原理为基石,探讨生态翻译、文本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楚辞》和《诗经》被誉为“双璧”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流派的源头。两千多年来,《楚辞》以其独特的魅力,别样的光彩绽放于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赢得文人学者的青睐赞誉,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学者对其翻译、研究。早在唐代,楚辞就在日本、高丽等东亚国家有所传播。随至近代,楚辞逐渐向西方世界传播,被译成法语、德语、英语、意大利语、俄语、西班牙语等欧洲语言。借助生态翻译学这一跨学科的思维武器和视角,本研究选取了《楚辞》英译的典型代表,即许渊冲的Elegies ofthe South,及大卫·霍克思的C7h’u Tz’uthe Songs ofthe South: An AncientChinese Anthology进行比较探讨。许译本被澳大利亚大学教授寇志明誉为“英美文学里的一座高峰”,霍译本是迄今为止唯一以王逸《楚辞章句》为底本的全译本。本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比较两位译者所处的自然经济环境、语言文化环境、社会政治环境诸如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论述分析译者、译文与翻译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第二,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这三个维度阐述译者如何在生态翻译环境中进行适应性选择;第三,讨论生态翻译学对典籍英译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益启示。研究发现,生态翻译学为《楚辞》的英译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认为译者只有对其翻译生态环境做出成功的选择和适应,译本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且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这些分析丰富了《楚辞》英译的研究视角,而生态翻译学也对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甚至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翻译理论传播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口译要求在合理的时间内迅速产出与源语意义对应的目的语文本,这不仅给译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对译员信息处理的能力提出挑战。真实的口译活动中,发言者除了按照既定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信息技术教程已经不满足当代中学生的需求,STEM教育理念由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有机结合,让各个领域的内容有机融合,促使学生能够综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头低脚高位和CO2气腹对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于北京妇产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0例ASAI级的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以瑞芬太尼和依托咪酯静脉诱导气管插
翁显良(1924-1983)是我国翻译界最有影响同时最独特的翻译家之一。他采用散文译诗,独具一格,引发了数十年的形式之争。他的译诗主张和《意态由来画不成?—文学翻译丛谈》在中
研究了不同活化方式下过硫酸盐对双(2-氯乙基)醚(BCEE)的降解效果,重点考察了可见光活化过硫酸盐降解BCEE体系中过硫酸钠投加量、BCEE初始浓度、初始pH以及无机阴离子和腐殖
Sperber和Wilson(1995)提出的关联理论将认知和交际结合起来,认为任何交际行为都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交际模式,将话语交际的参与者由二元模式变成了
骨关节炎和大骨节病属于两类相似疾病。对上述两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能够为疾病鉴别、预防、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线索。特此,本文对两者的病因学特点、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