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从理论上探讨腹腔镜下原位低温平台构建的可行性、安全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及可操作性。2、选取腹腔镜下原位低温灌注肾部分切除术进行验证,证实该外科灌注平台可以有效的实施低温灌注,能够切实达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3、建立具体的操作程序,将操作流程系统化、模块化、程序化。使之简单易学,达到可以推广运用至其他肾脏外科手术乃至所有需要器官低温保护的外科手术。方法:1、检索国内外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复习、对比研究,确立腹腔镜下原位低温灌注的关键技术、核心参数,构建操作平台。2、选取2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T1期肾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用原位低温灌注平台技术,进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灌注时间、术后1周、1月及3月肌酐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借助现有的常规器械,即可搭建该灌注平台,并且能够成功的在腹腔镜下实施完成。该平台的搭建关键步骤有:1、确定合适的灌注高度,该灌注高度在1.6m左右(以我院手术室的手术床降至最低的高度在90cm左右为参照),肾动脉内的灌注压力维持在60mmHg,模拟生理情况下的肾动脉压力,达到仿真的肾动脉灌注效果。2、将小儿头皮针进行塑型,针尖弯曲角度在15°左右,使之可以很好的斜行插入肾脏的动静脉,保证灌注流速稳定。3、将灌注用的两根头皮针,采用腰大肌筋膜固定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止头皮针来回活动,可以减少活动度,有助于头皮针穿刺后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灌注的连续进行。4、先阻断肾静脉、在肾静脉充盈的情况下再阻断肾动脉,将灌注液匀速灌入肾脏,采用从肾静脉抽吸的方法抽出灌注液,直至灌注液清亮,肾脏表面变白。灌注的速率在40ml/min可以达到最大的灌注效果。5、26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实验组13例,BMI24.5±3.1kg/m~2,RENAL评分3.1±1.1分,出血量53±5ml,手术时间15.8±4.1min,灌注时间平均5.4±0s,平均年龄在63±10岁,肿瘤直径3.1±1.1cm,术前肌酐基线在56±11mmol/L,术后1周肌酐67±12mmol/L,术后1月肌酐61±9mmol/L,术后3月肌酐59±10mmol/L。对照组13例,BMI26±2.4kg/m~2,RENAL评分3.3±0.7分,出血量49±7ml,手术时间16.5±7.5min,灌注时间平均0s,平均年龄在58±14岁,肿瘤直径3.2±0.9cm,术前肌酐基线在64±9mmol/L,术后1周肌酐80±8mmol/L,术后1月肌酐77±11mmol/L,术后3月肌酐70±9mmol/L.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t检验。术前术后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MI t=1.891,RNEAL评分t=0.854,出血量t=2.015,手术时间t=1.247,术前肌酐t=1.732,术后1周肌酐t=4.349,术后1月肌酐t=5.112,术后3月肌酐t=4.821。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肌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技术平台的构建简单易行,无需借助专用设备即可完成。通过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这一术式来证实该灌注平台安全、可靠、稳定,不额外增加手术难度、手术时间、病人费用。腹腔镜下原位低温灌注平台具有可重复性、可操作性,按照程序化操作,手术步骤简单易学,取材简单,对肾功能的保护具有明显的效果,对于器官的功能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至其他外科操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