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会的伦理研究——基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思考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rabit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冲击——回应”模式影响下,中国市民社会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方面,而忽视了西方市民社会背后的伦理价值生态的话语霸权,造成了学理与实践的双重误区。为此,文章通过对市民社会理论形态与历史源流的梳理,提出从哲学伦理学视角深化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必要性。笔者首先以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为基点,分析在西方历史境遇中,市民社会所形成的伦理价值生态体系。一是内在的伦理价值生态,即市民社会的安身立命与伦理精神气质二者之间的互动与辩证统一;一是外在的伦理价值生态,即市民社会的伦理价值与社会各子系统的交汇、渗透以及相互价值支撑,从而生成的伦理——经济生态、伦理——政治生态、伦理——文化生态。 透过上述理论分析,立足中国市民社会研究中的问题,在市民社会伦理价值生态与中国传统伦理精神之间进行自觉对话。在中国传统“家国一体”的自然血缘、人情主义与市民社会的需要体系、契约伦理之间架构有效话语通道,进行逻辑与历史的全方位比照。从而,凸显中国“家国一体”社会架构模式,在全球化时代对于饱受责难的西方市民社会理论超越之可能。文章主要关注市民社会理论背后深厚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意识,传达基于民族与时代的问题意识。
其他文献
《肇论》是东晋佛学家僧肇的最主要的著作,它接续并超越魏晋玄学而阐发纯正的般若中观学义理,即大乘空宗理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注疏《肇论》的人很多,几乎遍
就当前中国思想界而言,距今200多年前的康德哲学至今有着永恒的魅力.康德哲学体现的近代启蒙精神以及对启蒙的超越,足可以成为当前中国错综复杂的情形下的一种精神资源,集中体现
本文摈弃了以往马克思人性观研究中缺乏人的生命层面分析的不足,立足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生命根基,提出人的"本质交换"思想理解马克思的人性观.人的"本质交换"思想是人的一种
本文从物理学中量子理论的发展入手,在分析、概括量子力学表述形式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与经典物理学的重要区别。在众多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就量子力学诠释的深入探讨中,本文着重讨论
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增长,各种相关因素的复杂多变,我国的科技管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更多的未知困境和压力,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的融入与生成。然而,我国科技管理机制长期忽视科技管理中出现失误的防范,使得科技管理行为的盲目性和失误随之加剧,使得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管理理论和方法难以全面、客观、准确地描述、评价科技高速发展带来的日益增多的问题、矛盾和理论上的困惑,人们难以应对正在或即将面临的各
该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导论部分主要分析实践合理性问题凸显的人类生存背景,阐述实践合理性问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介绍该文研究实践合理性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说明实践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