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索二者之间的内在规律,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和辨证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以课题组慢性乙肝中医证候规律研究病例报告表(CRF)为基础,在8家临床单位收集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将(CRF)表所获得四诊信息由5名专家进行辨证分型。同时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西医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均参照2005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检测并记录患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肝功能等数值。应用spssl3.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记量资料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记数资料采取χ2检验(α=0.05)。探索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型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260份。经统计后得出:(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居前10位的证型是:脾胃湿热>肝胆湿热>肝脾湿热>肝郁脾虚>肝胃郁热>脾气虚>肝气郁滞>肝胆湿热兼血瘀>肝经郁热>脾虚湿困。(2)前10位中医证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HBsAg(+) HBeAg(+).Anti-HBc(+)多见于脾胃湿热(89例)、肝胆湿热(68例)、肝脾湿热型(66例),占观察例数的17.7%;HBsAg(+).Anti-HBe(+).Anti-HBc(+)多见于肝胆湿热(63例)、脾胃湿热(60例)、肝脾湿热(53例),占观察例数的13.96%。(3)前10位中医证型与HBV-DNA无统计学差异(P>0.05)。(4)前10种中医证型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关性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球蛋白(GLB)、胆碱酯酶(ChE)无统计学意义(P>0.05)。(5)ALT、AST值在肝胆湿热和肝胆湿热兼血瘀证患者中升高最为明显(>150U/L)。(6)TBil、DBil、IBiL值在肝胆湿热兼血瘀、肝胆湿热、脾胃湿热证升高最为明显,肝胆湿热证与除外肝胆湿热兼血瘀、脾胃湿热证的其他证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7)TP、ALB、ALP的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结论(1)得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常见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规律性联系,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借鉴。(2)中医证型分布与病毒复制有规律性,以湿热证病毒复制较为活跃,其他证型为低复制或无复制状态。(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变早期以肝细胞炎症为主,中医辨证以湿热为特点,ALT、AST在肝胆湿热及肝胆湿热兼血瘀患者中升高(>150U/L),说明肝组织炎症程度与湿热邪气有相关性。(4) TBil、DBil值增高提示肝功能胆红素代谢障碍,本研究TBil、DBil在肝胆湿热兼血瘀、肝胆湿热、脾胃湿热证中升高明显,提示肝功能损害程度与湿热相关。(5) TP、ALB、ALP的值均在正常参考值下限,可能处于病变的初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