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遗产旅游的快速发展,国内诸多世界遗产地商业化现象日趋严重,“公地悲剧”现象普遍存在。为最大限度保留世界遗产的原真性,保护生态脆弱区的自然环境,并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我国政府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这一重要举措。当地居民作为生态移民工程的主要参与者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生计的可持续性受到了生态移民工程的影响。而移民户搬迁后生计能力的强弱以及替代生计方式影响着遗产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关乎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效果和项目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本研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补偿理论和社区参与理论等的指导下,以武陵源移民安置区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为例,引入国际先进的可持续生计框架,结合遗产地实际情况,利用参与式观察法获取第一手资料,构建世界遗产地生态移民搬迁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指标体系,对武陵源生态移民户的生计资本状况进行了解;并通过移民户和非移民户生计资本、旅游依赖程度的差异对比,分析生态移民户不同旅游依赖程度生计方式的变迁;最后构建logistic模型探讨农户生计资本各因素对旅游依赖生计方式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武陵源居民的各项生计资本中,自然资本的存量最多,其次为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的存量最低;(2)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后,生态移民户的生计资本存量水平得到提高,移民户和非移民户的人力资本均值分别为0.601和0.577;物质资本均值分别为0.488和0.442;金融资本均值分别为0.258和0.231;社会资本均值分别为0.469和0.393;(3)生态移民户的家庭收入来源相比移民前变得更加单一,且更倾向于选择对旅游依赖程度较低的生计方式。(4)要让搬迁出武陵源风景区的生态移民户减少对旅游的依赖,生计方式得到有效过渡,可以从提高移民户的受教育水平、改善住房状况、提高固定资本和信贷水平、发展其社会关系网络等这些方面着手。研究结论将有利于解决武陵源移民户面临的现实困境,促进旅游项目的顺利建设,同时在实践中为解决旅游遗产地失地农户生计问题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