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是海洋水体的重要参数之一,是珊瑚礁遥感和生态调查中非常重要的数据,可直观反映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热环境状况,常用于监测和预测珊瑚白化是否发生。卫星遥感反演海表温度的优势在于其能实现大面积的同步测量,非常适合在远离陆地的南海(the South China Sea,the SCS)海域展开应用,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有效全面的掌握研究时间段内SST的变化情况,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两种遥感资料为基础,分别为NOAA提供的OISST V2月平均SST数据集和Ocean Color提供的MODIS SST每日夜间SST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建立SSTA和SST场用于分析南海海表温度的时空变化和珊瑚礁区SST热累积计算,得到的结果如下:(1)对东沙、西沙和南沙礁区海域的多年SST进行时间尺度上的统计显示:三个礁区海域SST均呈现升温趋势,但是升温幅度不同,东沙海域SST升温趋势最显著(0.216℃/10a),西沙和南沙海域SST升温趋势分别为0.180℃/10a和0.096℃/10a;多年逐月平均SST显示西沙和南沙海域基本全年处于珊瑚生长的最适海温范围内,东沙一年中有4个月海温低于25℃。SST最高的月份分别集中在7月(东沙)、6月(西沙)和5月(南沙);三个礁区都会出现SST超过适宜珊瑚生长SST的范围,1998、2010、2015年是三个礁区SST较高的年份。(2)对OISST V2月距平场的EOF分析显示,第一模态反映了南海1982~2015年SST的主要分布和变化特征。第一模态空间分布显示南海SST的变化是同相位的,由西北-东南振幅量值递减,南海西北部SST变化最明显;第一模态时间系数进行小波分析显示存在2~3年和5~7年的年际模态,并且主要周期是5年,与El Nino事件平均周期对应。南海SSTA场与Nino3.4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平均关联度高达0.655,且变化滞后Nino3.4区7~8个月。(3)对2014~2016年4、5月份MODIS SST日融合数据热点等热压力指标的计算,发现整体上,渚碧礁在研究年月的热点和周热累积都大于美济礁,推断渚碧礁珊瑚所承受的热胁迫应高于美济礁;指标DHWM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CRW在南沙海域低估珊瑚礁生态系统所受热压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