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夕的民众动员——以宁波为中心的考察(1931—1936)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对于这场空前的民族战争来说,有效的民众动员至关重要。同时,对于一个还基本处于前现代化状态的中国来说,民众动员困难重重。然而,一触即发的战争,迫使全体中国人必须有效地动员起来。  首先,当局在内忧外患的情势下,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确定民众动员的重心、主体、步骤和策略。“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当局逐步意识到民众动员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由于当局还要应对十分微妙脆弱的中日关系,使民众动员在政策与行动、中央与地方以及内外之间表现得颇为曲折与复杂。从宁波这个中等城市的民众动员来看,它不仅表现为党政机器、民众之间的互动,也表现出中央、地方在某程度上的默契配合。  其次,具体而言,民众动员发轫于精神的动员。树立典型和“亡省体验”为精神动员的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的交互运用,唤起民众内心的集体耻辱感和个人痛苦,更重要的是它所唤醒的危机意识,从中诞生的新的历史自我、新的民族自我,将通过各种直接的行动发泄积压已久的郁结。  再次,儿童和妇女是民众动员工作当中两个较难动员起来的群体,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后者犹难。对于童子军的考察,主要着眼于童子军教育在时代条件下的转型,其内容、形式乃至本质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适应当时的抗日救亡运动。对于妇女群体的考察,梳理了自北伐以来,妇女运动的历史演变,并以鄞县妇女会为例,探讨当时普遍成立的妇女会在动员妇女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最后,抗战前夕民众动员为长期抗战奠定了基础。从宁波本埠来看,当时的动员工作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强烈的命令色彩以及难以摆脱的传统思维局限。
其他文献
两汉太常的基本职能来自于礼仪祭祀、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三个方面。太常以宗庙礼仪为核心政务,朝廷、宗庙的重大礼仪皆由太常负责,不只是宗庙祭祀,具体来讲,包括制礼作乐、导
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它博大精深。只有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追求,才能收获更多的进步。下面特将自己多年探索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实践经验与体会,结合同仁们的闪光点一并做一个总结,概括出要搞好课程设计需要做到五个“精心”的结论。  一、精心设计导入  课堂教学的导入如果做得好,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譬如在教学《哲学与人生》的
近代日本的对华认识及其行动不仅梗阻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还撬动了东亚传统的国际秩序,从而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研究甲午战争至“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的对华认识,有助于从
时下,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就整体而言,在朝着理想的方向不断推进,但是由于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前阶段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非语文、泛语文、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那么,什么叫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什么?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本人想就此问题谈点自己的
罗愿《新安志》关于宋代徽州的生态作了大量记录,为我们今天研究徽州的生态历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本文选择生态学的视野,运用历史学与文献学的方法,研究《新安志》中关于
本文对辛亥革命时期的蒙藏关系做了初步分析。全文由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结语等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作为全文的历史背景,介绍清末以来蒙藏关系的相关问题。包括清政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人类最优美的姿态就是阅读”,阅读是我们智慧和精神的源泉,让我们的人性在前人思想结晶的辉映下变得更纯美。而今,信息时代卷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阅读更愈来愈受到重视,甚至成为提高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