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桎梏下的爱情——《红字》与《荆棘鸟》之比较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shy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精神与西方文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主要是基于宗教精神的悲剧色彩,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充分体现了生活与信仰的痛苦经历。宗教精神中的永恒话题---罪与罚以及爱情往往成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尤其爱情是西方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红字》与《荆棘鸟》这两部伟大的小说都写到了神职人员的爱情,写出了“人性”与“神性”的冲突,反映了同一个主题,即宗教桎梏下的爱情。 1850年霍桑发表他的代表作《红字》,作为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红字》以新英格兰殖民时期信奉加尔文教的清教徒移民生活为背景,揭示了17世纪宗教制度对人性的迫害,特别是教会、夫权对女性的压迫。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有罪之人,一生受罪,不能逃离既定的命运。巧合的是127年后,1977年,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又出版了她的长篇小说《荆棘鸟》。小说借一个荆棘鸟的传说通过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女性被禁欲的痛苦以及追求自我解放的代价,同时寓言般揭示了一个不可改变的命运法则——“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文学反映社会现实,而社会的发展有其规律性,因此反映社会的文学作品往往有共性,此乃本文对《红字》与《荆棘鸟》两部作品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 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全文的引言部分,该部分简单地介绍了宗教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两部作品的共同主题----宗教桎梏下的爱情。通过对比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所犯下的罪行,本文力图从她们各自所处的社会背景来揭示其犯罪根源以及探究两部作品的共性。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两部作品作者不同的生活时代及文化背景,比较他们的写作背景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作品,从而了解作者以其特有的方式来刻画人物。第三部分比较详尽地从几位主人公的视角来论述两个悲剧爱情故事。《红字》与《荆棘鸟》两篇小说都以神职人员与普通女性为主要人物,写出了“人性”与“神性”的冲突,其突出特点是描写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对“人性”的扭曲。其中一个重在写内心处境与外在处境的抗争中的毁灭,另一个则写险些抗争胜利后结局的失败,但在充满悲剧的追求中所表现的无所顾忌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必然令人振奋,使人的形象变得崇高伟大起来,从而赋予了宗教下的爱情悲剧美的内涵。第四、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第四部分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不同写作手法。作为一部心理浪漫史,霍桑在《红字》中融入了浪漫主义特征而考琳·麦卡洛的作品《荆棘鸟》突出反映了女性主义思潮。第五部分阐述两部作品中的象征主义。红字“A”贯穿《红字》整部作品,小说惯用象征手法,人物、场景和情节都具有主观想象色彩;考琳·麦卡洛在其作品《荆棘鸟》中更是借助荆棘鸟的传说给全文注入了象征意象。通过使用象征主义手法,两位作者激发起读者对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并对作品产生共鸣。 第六部分是全文的结论部分,对全文做了简要的概述并总结出一个文学规律------作品反映作者的心声。本文认为这一文学规律使得两部作品本身突破了时空的界限,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力,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其他文献
为了改善酚醛泡沫(PF)的力学性能,通过模压成型制备了中空玻璃微珠(HGB)增强的PF复合材料,采用力学性能测试、热重分析和燃烧试验研究了HGB用量对复合材料压缩性能和热性能的
期刊
以绝缘性BaTiO3、半导性SiC和具有导电性的纳米石墨片(GNP)为填料,采用溶液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基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具有不同性质的填料对PVDF基复合材料介电行为的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基于热解碳沉积的Particle-Filler(P-F)概念模型和Langmuir-Hinshelwood理论,提出了包含吸附/解吸附/脱氢的多步非均相反应动力学机制,实现了碳/碳复合材料制备中热解碳基体
期刊
沈复所著《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该作品被译为各种语言,广为流传。众多英文译本中,林语堂的译本Six Chapters o
期刊
纤维与树脂的复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界面相,以便能将载荷从基体有效地传递给增强纤维,纤维表面改性处理是达到这一要求的主要方法。采用盐酸刻蚀法对玄武岩纤维(BF)表面进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