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舟山市的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简称“双转”)工程开始于2001年10月,该工程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年到2005年,第二阶段为2006年到2010年,第一阶段转产转业的目标是:裁减国内海洋捕捞渔船2000艘,捕捞渔民12000人,培训渔民9000人,并使8000名渔民实现就业再就业。到目前为止,该目标已基本完成,回顾过去的五年,舟山市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应该看到分流渔民的就业率还很低,转产转业的空间仍然很狭窄,多重因素制约着其进一步的发展,下一阶段的工作难度很大,形势不容乐观。
舟山市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是以渔业结构调整为背景的,在以往研究转产转业的对策时,大多仍然集中在渔业范畴或者涉渔行业,比如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等,本文试图跳出渔业的范畴,从整个舟山市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提出解决渔民转产转业的对策,并分析在解决渔民转产转业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发挥的职能,文章遵守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从总体上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于本文研究理论的介绍和国外减船实践的介绍。理论部门重点介绍了区域经济学的概念、区域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的概念、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一般模式、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以及劳动力流动性的相关理论。同时这部分对加拿大、美国、韩国等国家减少捕捞渔船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第二部分,对在过去的五年中舟山市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情况进行了介绍,结合其第一阶段的目标,对其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同时提出了第一阶段转产转业过程中存在就业比率低、补贴政策不合理等问题,这些会成为舟山市继续开展转产转业工作的制约因素,下一阶段转产转业的难度将相当大。
第三部分,通过对舟山市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舟山市目前属于处于成长期并已开始工业化的区域,针对其现阶段产业结构的特点,结合舟山市的资源优势、区域优势以及转产转业所形成的大量劳动力资源,提出舟山市应该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形式的港口产业以及以休闲渔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促进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与此同时舟山市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地方政府职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消除不利于捕捞劳动力流动的个人因素和政策因素等。
舟山市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涉及到的渔业人口数量众多,是否能成功的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舟山市地方经济能否稳定的发展,希望对舟山市下一阶段转产转业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是本文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