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架水流塑造底沙形成各种海底地貌形态,基本顺水流方向发育的砂质底形称为水下沙脊,垂直于主水流方向的丘状底形称为沙波。后者是砂质海底最常见的底形地貌,它的迁移和运动可以淘空或掩埋海底管线,导致建筑物基础失稳,同时它也可以标志海洋环境的变化。沙波沙脊与海洋工程、航运乃至军事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引起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的兴趣。本文所研究的扬子浅滩位于内陆架外缘长江口东侧30.7o~32.6oN、122.5o~125oE处,水深30~50米,总面积约3万km2。本文主要使用近期两次管线调查资料,参考了各单位在扬子浅滩所做的六次调查报告和部分论文编写而成。本区沙波的移动与水文、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在常态海况下沙波可以在潮流动力下移动,但是较大移动却是由台风或者寒潮等引起的。参考2000年两次管线调查资料,统计了该区32个观测点的沙波参数,得出沙波的运动方向主要集中在90o—180o。由于定位观测实施比较困难,费时费力,因此通过搜集该区的底质、潮流和台风等资料,采用不同水文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分别得出常态海况下和暴风浪时期沙波的移动距离。两公式采用的参数不同,得出的结果也有差异。Rubin公式得出的结果比筱厚-椿东一郎公式略大。但两个公式得出的结果上都说明在常态海况下沙波每年的迁移距离较小,在暴风浪期间位移较大。为了对比,还用相同的水文公式计算了东方岸外东区沙波的迁移速率,也得出类似的结果。通过水文公式计算的结果得知,暴风浪对沙波移动的影响较大。这说明由暴风浪等引起的强底流是沙波较大距离迁移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