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之一,该地区大豆持续稳定增产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滴灌是农业生产中最有效的节水增产措施之一,目前滴灌技术在番茄、棉花和玉米等作物上已经获得了大面积应用。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研究滴灌技术在大豆生产中的应用对于大豆节水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的试验基地选在黑龙江省杜蒙县农业科技示范园,试验采用滴灌灌溉方式,主要研究不同供水量条件下对大豆生理动态、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找出最优的灌水量方案,以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为大豆高产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经过2009年的试验研究,对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大豆的影响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大豆株高与产量的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发现滴灌水量的不同对株高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在各生育期均有不同。适度的大豆株高生长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在大豆需水关键期增加灌水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产量。2)水分对大豆叶面积影响较大,在一定灌水量范围内,叶面积指数随灌水量和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大豆叶面积指数与耗水量呈正相关,叶面积指数对大豆产量的构成因子影响作用较大,叶面积的提高可以提高产量。3)建立大豆灌水量、干物质回归模型。不同的滴灌水量在各生育期表现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结荚期后,大豆的总干物质量的累积以豆荚干重为主。在此时期提高结荚率,可以使得大豆达到高产的效果。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结荚期和鼓粒期。干物质与产量呈正相关。4)通过分析与计算得出,滴灌与不灌相比可使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但是在超过某一值后,提高并不明显。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大豆的产量也明显增加,但当降水量或者灌水量超出适宜范围,产量的增加会随着耗水量的增加继续增加,但增加的趋势缓慢;如果降水量或者灌水量再继续增加,因水过多,产量降低。5)土壤水分在大豆全生育期中大致呈两个高峰和两个低谷分布。各处理在苗期和鼓粒期达到高峰;在分枝期和成熟期,土壤水分含量有所下降。另外,随着深度的加深,不同水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值变幅变小。6)从大豆的耗水规律来看,各生育期阶段日耗水量按大小排列顺序是花期~鼓粒期>鼓粒期~成熟期>分枝期~花期>苗期~分枝期。耗水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开花~鼓粒期,该阶段是大豆的水分关键期,此阶段缺水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滴灌大豆生育期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日耗水强度在结荚期达到最大,且各处理这一时期的日耗水量分别为4.3 mm/d,4.8 mm/d,5.1 mm/d,5.4 mm/d,2.3 mm/d。7)综合考虑水分生产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和产量等指标,求出滴灌制种大豆的经济灌溉定额为1 090m~3/hm~2。分配到播种~出苗、苗期~分枝期、分枝期~开花期、开花期~结荚期、结荚期~鼓粒期、鼓粒期~成熟期的灌水量分别为90 m~3/hm~2,80 m~3/hm~2,140 m~3/hm~2,400 m~3/hm~2,320 m~3/hm~2,60m~3/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