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生态价值观的指导和生态伦理的规范。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作导向,生产力的“繁荣”不仅是灾难性的繁荣,而且繁荣本身也是不可持续的。当今时代,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的发生,根本原因就在于工业生产方式失缺了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指导。因而,要走出人类目前的困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人类现行的生产方式,对工业生产力进行“扬弃”,构建能够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的生产方式——生态生产力。本文共分为引论和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当代人类困境与生产力。阐述了当前全球环境危机的现状,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为生态生产力的提出作背景铺垫。第二部分,生态生产力的界定与解析。考察了生态生产力概念的提出过程,对生态生产力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生态生产力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即它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产实践关系,而且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第三部分,生态生产力的伦理基础。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及现代西方生态伦理学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维度对生态生产力的影响。其中重点对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的思想进行剖析,指出它为生态生产力的构建提供了直接的伦理资源。论文第四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生态生产力的伦理意蕴进行挖掘。与传统生产力中体现出来的人性“恶”不同,生态生产力主张尊重自然的全面价值和权利;强调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体现了代内公正与代际公正的统一;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生态生产力彻底克服了传统生产力中反生态、反自然、非人道的缺陷,建构了全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五部分,生态生产力实践中伦理约束机制的建立。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不同的行为主体出发,着重探讨了生产力实践中不同行为主体应遵循的伦理规范。这是生态生产力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保障。生态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反思与超越,它代表了人类生产力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一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进而日益注重社会效益的经济发展视角,对自然界保持一种自始至终的“生态关怀”,这也是对人类自身利益的终极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