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及其与面中部SMAS的关系在除皱术中的应用解剖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it_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面部除皱术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随着解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面部除皱术在近30年以来得到了巨大发展。自1976年法国医师Mitl和Peyronie提出SMAS的概念,并将其引入面部除皱术至今,除皱术逐渐由单纯的皮肤提紧术(“第一代”面部除皱术)发展到诸如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oaponcurotic system,SMAS)上提、折叠或切除术,骨膜下除皱术,复合除皱术以及结合内窥镜技术的除皱方法等多种复杂改良技术,从单一层次剥离上提术发展到多层次联合剥离上提术(又称“第四代”面部除皱术)。但无论哪种除皱技术,目的都是为寻找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持久、易于操作的术式。面部除皱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面神经损伤。面神经损伤可造成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或面瘫,不但严重影响手术效果,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可见术中能否保护好面神经及其分支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进一步明确面神经的局部位置和层次特点及其与面中部SMAS的关系,对于手术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鉴于面神经在面部除皱术中的重要地位,人们一直重视对面神经的解剖学及临床医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迄今为止,诸如腮腺外段面神经的分支、走行、吻合等很多常见问题,人们并未达成共识。对除皱术中SMAS下广泛剥离与面神经的关系也缺乏深入研究。经典SMAS理论[1]认为自腮腺前缘起,面神经分支即分布于SMAS下,SMAS下剥离不能超越腮腺前缘,否则易损伤面神经,对此,也有报道持不同的意见。   本课题将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微创解剖技术,通过建立较为准确的坐标系,进一步深入研究面神经各分支的走行、分布和层次特点及其与面中部SMAS的关系,并结合SMAS分离平面及范围探讨面神经的损伤预防及保护,为临床操作提供相应的解剖学依据。   2 材料和方法   选择10具成人(其中4具为20岁左右,6具为50~70岁)新鲜尸体标本,对面侧区和颞区进行分层解剖。   2.1标本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10具符合条件的尸体标本,经常规方法消毒,从颈总动脉灌注5%甲醛溶液,进行防腐固定。   2.2建立坐标系   以眼外眦点与耳屏上切迹点连线所在水平面为X轴(横坐标),耳屏点为原点,Y轴(纵坐标)垂直于X轴。   2.3解剖观测   分侧解剖10具标本,并借助游标卡尺(精确度0.02mm)和直尺测量。主要观测出腮腺后面神经各分支的走行、分布和层次特点以及面神经在面部的主要分支与面中部SMAS的关系,并将面神经在面部的主要分支(颞支、颧支、颊支)的走行在坐标系中准确描记、照相,记录相关数据。标本留存并摄影记录。   2.4统计学处理   将各分支实测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面神经相应分支在坐标系中的可信走行区间,结果以((x)±s)表示;并对男、女性颞支Ⅰ、颧支Ⅰ、颊支Ⅰ的出腮腺部位及左、右两侧颞支Ⅰ、颧支Ⅰ、颊支Ⅰ的出腮腺部位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前者采用独立样本的,检验,后者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面部SMAS的形态、结构   SMAS位于面部皮下脂肪深面,向上越过颧弓与颞浅筋膜延续,向前自上而下分别与额肌、眼轮匝肌、颧肌相接,向后上接耳上肌、耳后肌和帽状腱膜,向下与颈阔肌相延续。面部SMAS可分为三部分,即肌性部、膜性部和混合部(也称薄弱区)。面中部主要由肌性部和薄弱区组成。SMAS的肌性部肌纤维较发达,耐牵拉。膜性部薄而致密,仅可见散在的横行及纵行肌束。膜性部在耳.面移行处与致密的皮下组织和耳郭、外耳道的软骨膜相融合,覆盖于腮腺上部表面的膜性部与皮下组织结合较紧密,与深面的腮腺筋膜间也仅有微量脂肪组织,总体上不易分离。SMAS的混合部覆盖于腮腺下部及咬肌表面,是颈阔肌纤维及其肌膜的直接延续。肌纤维逐渐稀疏,其形成的间隙为薄层纤维组织膜所代替。有约85%(17侧)在口角水平的外侧(1.31±0.25)cm处,纤维组织更加薄弱甚至缺如,其范围上下为(2.49±0.31)cm,前后为(2.18±0.35)cm。混合部的肌束相互间易分离,纤维膜又薄弱,所以不耐牵拉。   SMAS下脂肪组织分布不恒定。颞区在颞浅筋膜与颞中筋膜间,为薄层疏松结缔组织;颧弓附近脂肪组织较多,并与颞浅筋膜深面的疏松结缔组织相延续;腮腺筋膜浅面几乎没有脂肪;咬肌筋膜浅面存有薄层脂肪,体瘦者不明显;在膜性部与混合部交界处附近,咬肌的前方,SMAS下脂肪组织丰富,形成烦脂肪垫。   3.2面神经颞支、颧支和颊支的走行及其与面部SMAS的组织层次关系   3.2.1 面神经颞支面神经颞支以3支型为多,各支多由腮腺上缘出腮腺,尔后向前上越过颧弓中外1/3交界处附近走行在SMAS下脂肪组织-疏松结缔组织(颞中筋膜)中,颞中筋膜后下较厚,越接近额肌和眼轮匝肌时越薄。颞支在颧弓上方进入颞浅筋膜后,发支支配耳前肌并在耳前肌中向前上行,最后在额肌、眼轮匝肌外缘深面入肌。   3.2.2面神经颧支 面神经颧支以2支型最为多见,由腮腺上缘或前缘的上部出腮腺,多走行在咬肌筋膜内,分为上部分支和下部分支。上部分支多为1支(颧支Ⅰ),较细,位置表浅且较为恒定,于颧大肌上1/3表面向前走行至眼轮匝肌外缘入肌;下部分支较粗,位置较深,可走行至颧大肌深面。   3.2.3面神经颊支 颊支以3支型居多,解剖中发现其走行位置差异性较大,定位较为困难。颊支由腮腺前缘中下部出腮腺后,多形成神经丛,走行在腮腺咬肌筋膜深面前行,并逐渐浅出,行于颊脂肪垫表面,也有部分纤维穿行于颊脂肪垫内,最终走行于颧大、小肌及提上唇肌深面。   4 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明确了面神经颞支、颧支和颊支在面部除皱手术区域的可信区间,为面部除皱手术预防面神经损伤提供更为具体、实用的体表定位依据和参考价值:   4.1 颞区临床操作要点:   根据颞区面神经颞支的走行及SMAS的解剖特点,在发际线以后行SMAS(颞浅筋膜)下分离非常安全;但出发际后,应转至颞浅筋膜的浅面(皮下)分离,其原则如雷涛归纳的应“宁浅勿深”,在不损伤毛囊的前提下,尽量贴近颞浅筋膜浅面进行分离。   4.2 颧弓区域临床操作要点:   分离平面到达颧弓时,应在骨膜下分离:但在颧弓以下部位行SMAS下分离较为安全。   4.3 面颊部临床操作要点:   腮腺区域行SMAS下剥离非常安全。在腮腺前缘咬肌的表面,可在咬肌筋膜表面采用钝性SMAS下分离技术即可有效避免面神经损伤。   颧大肌表面上1/3段不宜行SMAS下分离,剥离面要严格限于颧弓下0.5cm以下,相当于颧大肌下2/3表面进行剥离。另外,此区域不能行深部分离,否则易损伤穿行于颧大肌深面的面神经;而将颧脂垫掀起,则能安全容易地将其与深面组织完全分离。   颊脂肪垫区域行SMAS下分离时容易损伤该处的面神经,应特别小心,并尽可能采用钝性剥离。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实体企业面临众多挑战和压力.工行茂名分行紧密围绕“六稳” “六保”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总行“48字”工作思路,实施“春润行动”“春融行
期刊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各年级都有与童年相关的内容.如何开展教学?现以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与大家共议.本单元编排了《肥皂泡》《剃头大师》等 4 篇课文,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
期刊
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教育部门提出的新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但纵观在当前阅读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名
科学本质观是人们对科学本质问题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科学本质观,才能正确理解科学的本质.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及改革,初中教育体系对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提出了新高度.作为初中
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重大突发事件对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于教育事业也是如此.对于小学教学来说,小学教学阶段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此次疫情情况
《沧浪诗话》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的诗学著作,其别材别趣说、兴趣说、气象说、妙悟说不仅对后世诗论颇有影响,对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也有不少启示.运用《沧浪诗话》的诗学理论
8月6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古洁带队到茂南区检查创文创卫工作开展情况,强调要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坚决打赢创文创卫攻坚战.rn袁古洁先后前往站南街道站北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初中课程改革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新课标更是对语文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演变过
目的探讨TS、TP作为5-FU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存档石蜡标本50例,术前均未进行过任何辅助治疗,术后均进行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纪,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录音、录像、电脑等多媒体不但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还走进了学校,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被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