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性标志,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从杜能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到霍华德的《明日田园城市》,从圣西门对城乡分裂的批判到马克思对消除城乡对立、实现城乡融合的全面论述,从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到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论,凝结了先哲对城市化这一必然过程的艰辛探索。早期工业化国家以及当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先发展经济、再协调社会矛盾,先转移人口、再调整结构的城市化道路产生了诸多的负面社会效应。为避免城市化的负面效应在我国蔓延,本世纪初开始,政界和学者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推动城乡社会健康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新型城市化道路应运而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浙江在城市化的实践中,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城乡布局合理、工农融合发展、产业优化配置、区域差距不断缩小、集约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城市化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和全国示范的城市化道路。本文首先用比较研究法,理清新型城市化和传统城市化之间的差异,明确新型城市化的科学内涵。接着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外城市化主要理论模型,然后用比较研究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早期工业化国家和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历程及模式。之后,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系统论述和个案分析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论述浙江城市化进程中取得的成效,讨论目前浙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目前浙江已进入城市化中后期阶段,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等问题成为制约浙江新型城市化持续推进的主要障碍,本文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着重讨论解决浙江城市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铺设出城乡、城际协调发展的,人地和谐的,环境友好的新型城市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