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代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为研究对象,从语言事实出发,在立足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分别从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构成基础、变项V的分类、语义类型、语境因素、不对称现象等角度进行研究,并且在语义分类上进行详细的细化分类,概括出“承受义”和“认知义”两大语义方向,并结合语境因素从经济、时间、资源、评价等角度对“V得/不起”进行语境分析。最后对“V得起”和“V不起”的不对称原因进行分析。绪论部分,主要是前人对能性述补结构的研究成果综述,介绍了能性述补结构的类型、语义、各组成部分的含义等方面。第一章主要分析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内部构成情况。分别对“V得/不起”的常项“不”、“得”、“起”,变项“V”进行分析。讨论“V得/不起”中“起”的语法功能,进入此格式的V的特征以及分类。最后从语义、语法两个维度考察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格式功能。第二章详细考察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语境意义与语义类型。基于对大量语料的搜集整理,将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语义分为“承受义”、“主观认知义”两大类,然后根据语境内所用动词V的不同对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语义进行详细分类。表达“承受义”的“V得/不起”分类较为复杂,本文分为经济压力、时间压力、资源压力等。表达“认知义”的“V得/不起”结构相对简单一些,分为感觉认知义、记忆认知义。第三章全面考察“V得/不起”结构使用的不对称性。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在具体使用过程中,“V不起”的使用频率高于“V得起”,这与语法化的程度有关,首先分析“得”和“不”的语法化历程,然后得出“不起”和“得起”的词汇化问题,同时分析人的日常交际需求,根据具体语用情况,可以将其不对称原因归纳为语法化、使用频率、表达意义、语言的人际沟通作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