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秋季持续性强降水事件。本文利用NCEP/NCAR日再分析资料和TRMM卫星降水数据等资料对此次秋季持续性强降水事件中的大尺度环流形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尺度低频振荡在有利于此次持续性强降水发生的稳定环流形势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此次秋季持续性强降水事件影响范围极广,降水区域整体呈现西南-东北走向,总降水大值出现在广西、湖南交界至江西、浙江、福建交界处一线,主要有5次强降水过程,其中第三次强降水过程(11月10日-13日)降水持续4天,中心区域单日降水最大值超过90 mm/day,是一次典型的暴雨天气过程。此次秋季持续性强降水事件发生期间,有利的稳定环流形势具有如下特点:1)在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和东亚上空的西风槽明显偏西,槽前西南风和南亚高压东北侧的西北风在我国南方地区形成显著的高空辐散,东亚高空急流的大风核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左前方,使得这一地区地转强迫作用引起大尺度垂直运动以上升运动为主;2)在对流层中上层,北半球中高纬地区15°E附近存在一深厚的暖脊,中纬度纬向传播的Rossby波活跃,暖脊前盛行的西北风引导高纬中高层冷空气进入中纬度地区,通过Rossby波活动侵入我国南方地区;3)在对流层中低层,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较于常年同期平均明显偏西偏强,有利于将南海和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输送至我国南方地区;4)在对流层低层,我国南方地区存在明显锋面和低空急流。此次持续性强降水事件是多尺度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尺度扰动的共同作用使得我国南方地区在稳定环流形势下强降水和弱降水间歇性发生,先后出现了五次强降水过程。在此次持续性强降水事件中,10-20天、20-50天以及50天以上尺度的低频振荡活跃,其中,50天以上尺度的低频振荡在赤道地区高低层形成显著的辐合辐散形势,它在印度洋地区高层形成强烈的辐散区,在印度洋地区低层形成强烈的辐合区,并且有向东扩展的趋势。在整个本次降水期间,该低频振荡所引起的对流活跃区逐渐向东扩展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造成这些地区高空辐散增强,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的下沉辐散运动得到增强,西太平洋副高外围环流所引导的进入我国南方地区的低层偏南气流也得到加强,同时这种低频振荡在印度洋地区对流层高层形成辐散区,具体表现为一个较强的反气旋,这就加强了南压高压,使得南亚高压偏西,南压高压的偏西偏强则根据前述的环流分析,有利于降水区域的高空辐散。因此这种频率的低频震荡在高层和低层所产生的形势都有利于降水的形成。时间尺度为10-20天的低频振荡,主要从高层环流影响了第一次和第三次降水。200hPa上,存在两只波列,一只在30°N以北,一只在30°N以西,分别从西北方和西南方传向东亚地区,在第一次降水和第三次降水期间,北支波列在降水区域东北部引起气旋性环流,南支波列在降水区域的西南部引起反气旋性环流,本次降水区域处于反气旋和气旋之间,高空因此产生辐散形势,有利于降水;20-50天的低频振荡在本次降水期间的中高纬对流层中层存在显著传播的过程,500hPa上,该时间尺度的低频振荡在降水发生前,在贝加尔湖以西产生一个反气旋,该反气旋向东南方中纬度地区传播,在第二次降水发生前到达渤海湾地区,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对流层中层存在一个该时间尺度的反气旋,在中高纬的反气旋达到渤海湾附近后,两个反气旋得到合并,降水区域偏南风得到显著增强,水汽输送得到增强,有利于降水形成,合并后的反气旋在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降水期间稳定存在与降水区域的东偏北部,直至第四次降水结束后才继续向东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