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牙周炎是一种以牙菌斑为始动因子,定植于龈牙结合部位,侵犯牙周深部组织,最终导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渐进式吸收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三十五岁以上人群牙齿脱落的重要原因。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虽然是治疗牙周炎的金标准,但是仅仅靠机械治疗无法完全消除牙周袋内的病原菌,如已经侵入龈沟上皮、深牙周袋和根分叉区等区的病原菌,因此需要一些辅助治疗方法,进一步清除滞留在牙周袋内的牙菌斑。半导体激光因体积小,便于携带,价格低廉、消炎杀菌力强、止血迅速、穿透组织的能力强和能为术者提供清晰视野等优点,让半导体激光在口腔科受到极大的欢迎。但由于不同人对于半导体激光的辅助作用持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对比牙周炎常见的几个临床指标,系统地评价半导体激光辅助SRP对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以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WF)、中国知网(CNKI)、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关于半导体激光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所获得文献进行筛选后,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发表时间、研究设计类型、样本含量、年龄范围、干预措施、随访时间、临床观察指标、激光相关参数等。采用Stata14.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数据合成,效应量是干预前后牙周临床指数的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评估研究的异质性,当纳入研究结果的异质性较小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若异质性较大时,探查异质性的原因,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一共纳入15篇文献(7篇英文,8篇中文)均为RCTs,共有450例牙周炎患者。Meta分析显示:相对于传统SRP组而言,半导体激光辅助SRP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1个月:WMD=-0.161,95%CI(-0.298,-0.023),P<0.05;3个月:WMD=-0.374,95%CI(-0.605,-0.143),P<0.05]。对治疗1个月后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检查发现,半导体激光辅助SRP组和传统的SRP组之间无治疗差异[1个月:WMD=-0.067,95%CI:(-0.617,0.483),P>0.05];但到3个月的时候,半导体激光辅助SRP组探诊深度明显改善降低[3个月:WMD=-0.335,95%CI:(-0.533,-0.137),P<0.05]。半导体激光辅助SRP组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在治疗1个月后,明显低于传统SRP组[1个月:WMD=-0.217,95%CI(-0.347,-0.088),P<0.05];等到治疗3个月后再次检测菌斑指数2组结果无明显差异[3个月:WMD=-0.068,95%CI:(-0.194,0.058),P>0.05]。结论:对于治疗牙周炎,半导体激光辅助牙周基础治疗的短期疗效表明,相比牙周基础治疗,增加激光辅助治疗后,从临床附着水平、探诊深度及菌斑指数这3个牙周参数来说,整体而言还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