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关系的历史审视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0年代,大革命失败后,许多有志之士急切而热血地寻求革命的出路。这时期,左翼群体愈发壮大,左翼文学也更加蓬勃发展。左翼文学思潮在社会形势的推动下如波澜壮阔的大潮,对当时的文坛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而这时期,林语堂以“不谈政治”的姿态立足于风起云涌的上海,在国民党的文化高压和左翼的挤压下显然无法完全做到独善其身。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革命作家联盟,左联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十分明确。作为担负着团结全国文艺大众使命的文学社团,左联试图说服林语堂参与到政治的集体潮流中来。但林语堂对自我主体性的坚守,使得左联团结不成转向批判与斗争。二者的关系起起落落,成为文学史中颇具争议的一页。本篇论文试图以史料为依据,梳理、评析林语堂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关系。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主要通过梳理林语堂和鲁迅、郭沫若等左联人员的交往细节,以及梳理左联通过刊物《太白》杂志对林语堂批判,林语堂则在《论语》《人间世》等平台上予以回击这一事件。得出了林语堂与左联的相互攻击,既有价值取向的不同,也有个人意气用事的成分这一结论。
  第二章主要是通过梳理林语堂与左联矛盾的起源、经过和延续的细节。从林语堂提倡幽默开始,便埋下了矛盾的根源。左联认为文艺是政治的传声筒,以阶级性要求文人的文学书写。林语堂则坚守个人主体性,不讲阶级,不参与党派之争。各自坚守,矛盾逐步加深。林语堂和左联的论争,是政治与文艺交织过程中的矛盾表现。
  第三章主要是从现实环境和文艺美学等层面对二者关系的辨析。在肯定二者的文学的使命感、对于社会的关注等历史贡献的同时,也看到二者的局限性,其中有着价值观念的不同、美学原则的不同,兴趣爱好及其个人性格的不同。这种碰撞的火花,给文学史带来了更多生机与活力,有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其他文献
幸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平衡与充分主要通过公共服务的均衡与充分来体现。本文从社会公平,公共服务的均衡与充分这三个角度出发,使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的数据,在分析了社会公平,公共服务的均衡与充分以及居民幸福感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多层线性回归模型,讨论了社会公平,公共服务的均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个人破产现象日趋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我国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加深。为了更好应对个人破产带来的社会风险,我国应考虑适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200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被称为“半部破产法”,原因就在于其限定的破产主体只包括企业法人,普通自然人不在其列。普通自然人卷入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迫切需要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数据显示,我国市场主体已经超过1亿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对于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于中国的国内石油储量并不能满足这迅猛增长的需求,中国的原油主要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目前,中国领导层必须同时完成两项任务:首先要确保出口国向中国销售足量原油,其次要确保运输原油进入中国的海洋线路的安全。在借鉴相天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观察中国是如何迎接这一对挑战的,并且进一步探讨对待能源安全的传统手法和非传统手法相比,哪一个在解决中
学位
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引起社会巨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形成的经济落差,催生出流迁于乡城的农民工阶层。但在城市“隐性”与“显性”之墙的阻隔下,农民进城却“举家难迁”——难以将子女带至城市上学,只好通过“家庭分拆”的方式,由外出父母承担家庭经济功能,在家监护人承担抚育子女功能,来完成劳动力的再生产。从而衍生出大批“亲子分离”、“双亲抚育”解体的“留守儿童”。留守家庭的教育缺损以及由此带来
本文以贵州省凤冈县方言词汇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制的《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为标准,对凤冈方言词汇进行实地调查,整理出了凤冈方言词汇表。在词汇表的基础上,从共时角度将凤冈方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以展现凤冈方言词汇特点;从历时角度对凤冈方言的古代汉语词汇与近代汉语词汇进行了考察,以揭示凤冈方言与古汉语的继承关系;接着本文讨论了凤冈方言的两种特殊构词结构:重叠式与四字格,以凸显凤冈方
学位
《铁围山丛谈》是宋代蔡絛所著的一部笔记小说。其内容涉及建隆元年至北宋末年约两百年间的朝廷掌故,民间趣闻等,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本文以《铁围山丛谈》复音词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铁围山丛谈》的相关情况,包括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及理论依据等。第二部分将《铁围山丛谈》的复音词分为单纯复音词和合成复音词两章。分别从语义和词性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而
滑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本文以滑县道口镇城区方言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获取大量语料,主要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语料进行描写分析,以求全面考察滑县方言介词特点。全文共包括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滑县地区人文地理概况、方言概况、滑县介词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理论基础、语料来源、体例情况等。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为本文重点部分,主要分析了滑县方言介词的类型及特
学位
日本动漫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在当今世界已然成为了极为重要的大众通俗文艺与亚文化现象。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大量的中国形象。本文尝试以比较文学形象学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日本动漫中的中国人物形象、日本动漫中的中国题材、日本动漫中的中国符号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出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形象分类。接着,在比较文学形象学、比较文学变异学的理论指导下,研究日本动漫中中国形象的
学位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是 19 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文坛杰出的剧作家、小说家。他长期不被主流评论界认可,被视为缺乏思想性和深刻性的“二流作家”,但是却受到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喜爱。究其原因,作者认为这与毛姆小说中蕴含的巨大的抚慰和疗救作用密不可分。通过对毛姆生平经历、心理诉求和艺术追求的分析可以看到,毛姆的文学作品是他治疗自己和疗愈
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文学世界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他的创作以小说与散文两种为主,兼有少量的戏剧与诗歌创作,史铁生对各种文体的尝试以及四大文体间的“跨文体”写作,体现了他自觉的现代文体意识。同时,他对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思考,这些丰富的文学理念散见于史铁生的创作谈、采访记、文学评论、书信及具体的作品中,深深影响着他各类文体创作。本论文以探究史铁生文体创作为突破口,将史氏文学观念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