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汉族为主体的清末民初内地人口向口外流动是当时的一大社会问题。自清末以来的大量汉族移民流动给内蒙古地区尤其是东部蒙古地区造成了一系列重大社会变迁。比如东部蒙古地区社会生产方式由牧转农的变化,农耕村落社会和农耕文化的形成,蒙汉杂居格局的形成,土地所有观念的转变等一系列社会变化都跟清末以来的汉族移民流动有着密切连系。汉族移民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在清朝初期,由于国内民族矛盾,很多民间社团和大量汉民参加了反清斗争并被清廷残酷的镇压下去,后被遣送到边陲“烟瘴”之地。这种遣犯,史称“流人”。二、在十七世纪,由于长江、黄河流域人口的较快增长和土地的高度集中,使大多数农民失去了田地。他们为寻求生路背井离乡,远徒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历史上把这类移民称作“流民”。三、在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清政府实施“移民实边”政策,并把大量汉族移民迁移到蒙古地区开垦定居,泛称“民人”。四、民国初期的汉族移民。这时期的汉族移民大多数是属于为躲避军阀混战而向东北迁移的流民。本论文主要以东部蒙古中的科尔沁左翼中旗作为重点研究范围,着重论述了从清朝中后期到民国初期汉族移民的旗内流动情况和这些汉族移民对该旗造成的影响和结果。本学位论文由前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附录等五部分构成,大约三万五千余字。前言部分交代了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阐述前人研究状况、相关史料综述、研究方法及创新点、论文结构等。正文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达尔汉王旗的创建,七家王公的形成,七家王公的划分领地等历史性事件。第二部分分析了内地(主要是山东、直隶地区)汉族移民流入达尔汉王旗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第三部分分时间段的论述了内地汉族移民的旗内流动路线及其特点,同时进一步归纳了汉族移民的流动规律及其特点。第四部分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汉族移民对达尔汉王旗的影响。结语部分主要概括了近代以来达尔汉王旗的一系列社会变迁与历史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