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汪曾祺的语言可谓独树一帜,极富特色,基于这样一个对语言高度敏感和自觉的作家,语言在其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选择从语言进入其文学创作,了解其艺术世界,就显得理所当然和行之有效。对其文学语言的研究不仅能更好的了解作者的文学创作、审美追求、艺术观念,对于当下语境下的现代汉语写作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对汪曾祺的文学语言历史研究现状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指出其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本文的研究观点和思路。正文由三章构成。第一章汪曾祺文学语言观的建构。通过作品分析,全面梳理汪曾祺文学语言观形成过程、内涵体现以及文学语言观所彰显的美学追求。共分为三节:第一节汪曾祺创作主体的确立和文学语言观的形成,主要通过汪曾祺三个不同时期的创作历程,梳理出其创作风格和语言观的演变与形成脉络;第二节文学语言观的内涵体现,表现为四个主要特性:语言的内容性、文化性、暗示性和流动性;第三节汪曾祺文学语言观的美学追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使这个世界更诗化、抒情的人道主义和有益于世道人心。第二章汪曾祺文学语言形象的建构。本章分析汪曾祺文学语言建构的过程、语言形象的特征以及语言形象所体现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内涵。共分为三节,第一节文学语言的“行气”,从语言基调、节奏变化、行止自如三个方面展开阐释;第二节文学语言的“通感”,展现文学语言的视觉化和美感;第三节文学语言的“光晕”,展现文学语言的内蕴性和质感。第三章文学语言观的意义,主要总结汪曾祺文学语言观的文学史意义和审美价值。分为三节,第一节对本体论语言观的回归与衔接;第二节对文学资源的双向整合,达成审美化、生活化的融合;第三节对新时期文学审美风向的导引。结语对汪曾祺的文学语言观进行回顾与总结,指出其价值意义与缺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