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异种金属复合而成的零部件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焊接是异种金属材料复合连接的主要手段。异种材料焊接零件不仅能充分利用不同材料的优异性能,而且能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对提高异种材料焊接接头性能的研究成为当前热点。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和抗疲劳等优异的性能,在水电、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和食品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核电、风电等新能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异种金属复合而成的零部件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焊接是异种金属材料复合连接的主要手段。异种材料焊接零件不仅能充分利用不同材料的优异性能,而且能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对提高异种材料焊接接头性能的研究成为当前热点。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和抗疲劳等优异的性能,在水电、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和食品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核电、风电等新能源行业飞速发展,奥氏体不锈钢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核电、风电设备的结构设计当中。随着奥氏体不锈钢应用范围的扩大,奥氏体不锈钢与低碳钢异种材料焊接的场合也越来越多,对接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熔化焊和钎焊工艺已经无法满足新能源装备对奥氏体不锈钢/低碳钢焊接结构的质量要求。真空扩散焊接技术起源于美国,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F系列战斗机上大量应用了异种材料复合的零部件,其中涡轮发动机的超合金涡轮叶片与叶盘的连接即采用了真空扩散焊接结构,寿命达到9600小时,该项技术被列为绝密制造技术。真空扩散焊接技术的特点是在真空环境下,将焊件紧密贴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保持一段时间,使接触面之间的原子相互扩散形成连接的焊接方法,这种焊接方法连接面积大、结合强度高。为扩大奥氏体不锈钢/低碳钢异种材料焊接结构的应用和提高奥氏体不锈钢/低碳钢焊接接头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关于奥氏体不锈钢和低碳钢异种材料焊接的新工艺方法,即固相真空扩散焊接技术。经过理论研究和工艺性实验,获得了高强度、高韧性和高抗疲劳性能的奥氏体不锈钢/低碳钢异种材料焊接接头,并对奥氏体不锈钢/低碳钢扩散焊接头中微观组织结构、元素扩散分布规律、化合物的生长行为及其对接头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工作及成果将为奥氏体不锈钢和低碳钢异种材料焊接结构在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以及奥氏体不锈钢与其它钢种之间的异种钢扩散焊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对工艺参数的研究,构建了奥氏体不锈钢/低碳钢异种材料扩散焊接工艺规范的框架。扩散焊工艺参数研究表明:焊接温度和焊接时间是影响奥氏体不锈钢/低碳钢异种材料扩散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参数。焊接温度T≤800℃,焊接时间低于60min时形成的接头界面强度低、韧性差,这主要是由于界面上的碳化物(Cr23C6)偏析引起的。当焊接温度达到850℃时碳化物开始分解,当焊接温度T≥900℃时界面附近会生成二次碳化物(Cr23C6)和金属间化合物(FeCr)的偏析相,导致界面的韧性下降。研究证明850℃温度区间是奥氏体不锈钢/低碳钢异种材料固相扩散焊的最佳焊接温度区间。扩散接头抗拉强度可达到441MPa,室温冲击韧性达到138.8J/cm2,疲劳强度达到178.2MPa,接头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超越低碳钢母材。通过对微观组织的研究,揭示了奥氏体不锈钢/低碳钢扩真空扩散焊接机理。真空扩散焊接头微观组织研究表明:扩散焊接使奥氏体不锈钢/低碳钢扩散界面两侧相邻两个不同组织结构晶粒的晶界相互连结,即界面两侧的面心立方晶粒和体心立方晶粒通过晶界连结,形成了跨越界面的包含了两种不同组织的同一晶粒。正是这样的组织特征保证了界面的连接强度。扩散焊界面的化合物主要有碳化物Cr23C6和金属间化合物FeCr。碳化物Cr23C6析出相的尺寸和大小对扩散接头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尺寸低于200nm的Cr23C6颗粒弥散分布时有利于提高扩散焊接头的强度和韧性。相反的,如果Cr23C6颗粒尺寸大于200nm,碳化物将会成为裂纹源,降低扩散焊接头力学性能。金属间化合物FeCr主要出现在扩散焊界面上,FeCr硬度高、脆性大,对扩散焊接头强度有不利影响。碳化物和金属间化合物中都含有丰富的Cr,会导致不锈钢母材的局部区域贫Cr,从而降低了扩散焊界面附近不锈钢母材的抗腐蚀能力,碳化物和金属间化合物数量越多对不锈钢抗腐蚀性能影响越严重。通过对异种材料结合界面附近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揭示并掌握了奥氏体不锈钢/低碳钢扩散焊接头中元素的扩散机制:扩散焊界面的元素扩散机制以C的间隙扩散和Cr、Fe的置换扩散为主。元素的扩散数量和扩散距离随着焊接温度的提高和焊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低碳钢中的C元素穿过界面扩散到不锈钢基体后发生反应扩散,扩散速度加快。低碳钢侧铁素体层的强度因Cr元素的固溶强化作用而得到提升,但Cr元素扩散过量会导致铁素体层生成金属间化合物,降低扩散焊接头的塑性和韧性。因此需要严格控制焊接温度和焊接时间以保证扩散焊接头的性能。
其他文献
连铸过程中,源起于结晶器内的铸坯表面缺陷严重影响了连铸生产效率和铸坯质量。结晶器内是一个包含流动、传热、化学反应以及相变等行为的复杂耦合体系,各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本文通过结晶器内多相流动、传热与凝固全流程模型的开发为研究结晶器内的动态耦合行为提供了重要手段,该模型基于实际连铸工艺条件,描述了自开浇至稳定浇铸阶段结晶器内弯月面与渣膜的形成以及传热与凝固的连续演变特征,并进一
近年来,随着先进轧机和高效轧制技术的问世,轧制生产线向着大型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使得作为轧钢核心装备的轧辊的使用工况变得更为苛刻。轧辊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轧机的生产效率、轧材的表面质量和轧制的成本,因此,对轧辊材质和生产制备工艺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轧辊及冶金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传统单一材质合金轧辊难以同时满足轧制过程对其耐磨性和强韧性的双重要求,而双金属复合轧辊,由于其辊芯和工作层(复合层)
电工钢主要用作电机、变压器等电力转化设备的导磁铁芯,是国民经济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功能材料,是衡量一个国家特殊钢制备水平的标志之一。“中国制造2025”、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国家重大战略计划对电工钢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薄带连铸工艺亚快速凝固和近终成形特点在电工钢组织、织构和抑制剂控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围绕薄带连铸制备高品质电工钢的关键工艺和机理,系统研究了薄带连铸电工钢化
自21世纪初以来,国内钢厂陆续新建包括在建多座大方坯连铸机,相对于传统的中小方坯,大方坯的质量问题更集中体现在铸坯内部质量上。连铸坯的轻压下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中心疏松及中心偏析等铸坯内在质量缺陷。所以,为了提高铸坯内在质量而采用的轻压下技术的使用就变得尤为重要。与轻压下相关的技术有铸坯凝固模型研究、高温铸坯应变模型研究、铸坯偏析模型研究、轻压下制度研究等。针对本钢炼钢厂的轻压下大方坯连铸,建立了凝固
连铸凝固过程中,因热溶质浮力、晶粒沉淀、坯壳变形等多因素的作用下,枝晶前沿析出的溶质元素随液相流动最终造成铸坯宏观偏析。由于高温连铸过程的复杂性及当前检测条件的限制,传统铸锭凝固实验和连铸试验未能深入了解连铸凝固两相区液相流动与溶质传输行为,而普遍采用的连续介质数学模型无法充分考虑多因素条件下溶质偏析分布特征。此外,对铸坯宏观偏析形成机理尚不清晰且存在不同观点,对机械压下和电磁搅拌等外场作用下中心
钒、钛和铬是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在高铬型钒钛磁铁矿中赋存量较大。高铬型钒钛磁铁矿储量丰富,综合利用价值高,该矿的综合研究利用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铬型钒钛磁铁矿为基础原料,在制备出合格的高铬型钒钛磁铁矿球团的基础上,研究了球团的抗压强度、还原膨胀和还原性、还原表观动力学以及软熔滴落特性和机理等方面的内容,考察了 TiO2、Cr2O3、B2O3和CaO等有价组元对高炉用球团冶金性
攀西红格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35.45亿t,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矿床,除含有铁、钒、钛之外,还伴生有较高含量的铬资源,Cr2O3储量达900万t,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和重要的战略地位。现有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工艺中,高炉-转炉流程存在有价组元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大等问题,煤基直接还原工艺具有能耗高、效率低、钛渣活性差等一系列缺点,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
黄金是一种战略金属,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和金融属性。我国是世界第一黄金生产与消费大国,黄金增储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多年开采,高品位金矿逐渐枯竭,低品位难处理金矿已经成为我国黄金生产的主要资源。其中,高硫含砷难处理金矿具有储量大、处理难等资源特点及问题。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以高硫含砷难处理金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高硫含砷难处理金矿细菌氧化机理和微波/微波-超声活化强化细菌浸出机理的研究。通过本
随着连铸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连铸坯质量不断提高,在实际生产中,连铸坯表面与皮下缺陷仍然是制约成品质量、成材率及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缺陷与连铸结晶器内弯月面的形状及其初始凝固行为密切相关。弯月面形状决定于渣钢界面张力,渣钢界面张力决定于渣钢两相成分与温度。结晶器具有强大的冷却能力,在弯月面上必然存在一个跨越固液相线温度的连续温度梯度,这个温度梯度的存在将对弯月面形状和钢水的溢流行为产生影响
不锈钢在热轧退火后,表面会形成成分复杂、结构致密的氧化层与分布不均匀的贫铬层,在后续的冷轧、电镀、着色等工艺处理前必须将其完全去除。硫酸预酸洗配合HNO3-HF酸洗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不锈钢酸洗工艺。其中,HNO3-HF酸洗段承担了去除氧化层、贫铬层与钝化基体的多重酸洗功能,在实际生产中易出现贫铬层去除不完全、局部腐蚀严重等问题。此外,HNO3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带来NOx与亚硝酸盐污染,极大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