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联”时期(1927-1937)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播与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梳理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引进、接受、运用与演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反思其成就与局限,对于研究中国式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特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由此也可以为有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启示。 论文在结构上采取了整体把握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内容上则力求历史梳理与理论辨析相统一。论文除引言、结语外,分为五章。引言部分简要论述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基本思路。论文的第一章在回顾“左联”时期之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初步传播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细致梳理“左联”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引进和传播的主要内容,总结并分析了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引进和传播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左联”时期译介和引进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1.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2.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论著、苏联文艺理论及苏共文艺政策;3.日本左翼文艺理论;4.其他国家一些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艺论著。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引进和传播体现出五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量引进和广泛传播;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引进与学习进入了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自觉阶段;三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引进和运用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及实践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四是从传播的途径来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引进和接受形成了从苏联到中国、从苏联到日本再到中国两种传播途径,而且就流量而言,后一种传播路向更为主要;五是就引进的内容而言,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译介的重心有一个转移的过程,开始主要是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阐释性文本,逐渐转到着重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性文本。从总体上来看,“左联”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引进和传播经历了一个从混杂逐步走向清晰的发展过程。 论文的第二章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探讨了“左联”时期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