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海绵负载纳米金和双功能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在交叉脱氢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y43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金属序列表中,宏观的金是一种最稳定的金属,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不活泼的。然而纳米级别的金粒子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最有前景的、活泼的和拥有较高催化活性的绿色金属催化剂,因此在前沿的均相和非均相催化领域兴起了广泛的研究。几种类型的零价金,比如金纳米粒子(AuNPs)、金纳米孔(AuNPore)和金原子簇(Au_n(L)_m),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尽管有这些杰出的开拓性研究,但在回收这类金催化剂方面,仍然需要传统的过滤或离心操作,因为它们通常是纳米大小的固体颗粒。这种额外的分离过程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重用性和在工业上的实际应用。催化剂的回收和再利用是绿色化学合成中一个非常重要和永恒的课题。水是最绿色和廉价的反应介质,因此,开发绿色、高效、可重复利用的水相催化剂备受期待。最近我们发现疏水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海绵材料可以成功应用于有机光催化剂的载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其海棉型态,分离纯化方便,更有趣的是,这种疏水多孔海绵材料负载的催化剂在水中具有独特的高效催化活性。考虑到金纳米颗粒具有显著的催化活性以及PDMS海绵的疏水性,利于在水中进行有机反应,我们认为PDMS海绵负载的金纳米颗粒应该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非均相催化剂,可以在水中进行高效的有机转化。随着我们对PDMS海绵负载催化剂和纳米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首次证明了疏水PDMS海绵负载纳米金可以作为叔胺与各种亲核试剂在水中实现交叉脱氢偶联反应(CDC)的高效可回收催化剂。我们发现在水中PDMS海绵纳米金比游离纳米金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因此,值得相信的是,这种多孔疏水PDMS海绵材料将是开发高效水相可循环催化剂的良好载体。另外基于PDMS海绵拥有较高的透光性,PDMS海绵经过共价键修饰,以氨基酸为Linker,在载体上负载脯氨酸、玫瑰红,成功制备了具有疏水特性的双功能海绵催化剂。以双功能海绵为催化剂实现N-苯基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分子内交叉脱氢偶联反应(CDC反应)。并且,进一步利用双功能海绵催化剂上面的脯氨酸这一手型催化剂,实现了不对称的CDC反应,扩宽了海绵作为催化剂载体的应用价值。经表面改性技术对PDMS海绵进行修饰,修饰后的海绵与纳米金或者小分子催化剂相结合,最终制备出了一种高效、简洁的有机海绵催化剂。PDMS有机海绵作为催化剂载体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制备简单、在水中反应活性高、便与分离、易于回收、易进行放大量实验等优点。结果表明无论是负载纳米金,还是小分子催化剂,PDMS海绵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非均相催化剂载体。
其他文献
借贷一直都是社会资金流动的重要方式,随着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多种可靠且有用的模型被用于帮助金融机构进行决策分析。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第
本实验室前期克隆表达了黑曲霉α-L-鼠李糖苷酶r-Rha1,并利用Modeller多模板建模得到了其三维结构。在此研究基础上,通过理性设计的手段确定突变的氨基酸位点并构建突变体,测
木质纤维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木质纤维素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在自然界中,以解纤维梭菌(Ruminiclostridium cellulolytic
街道是一个城市的骨架,它不仅保障城市交通功能和承载人类商业活动,而且是城市整体景观、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视觉的方法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以及街景照片的技
在我国,由误食野生蘑菇而导致的中毒事件在食物中毒事件中占有很大比例。近年来,因误食野生蘑菇而致神经中毒事件更是频繁发生。鹅膏属中导致神经中毒的真菌是含有异噁唑类衍
本文构造了椭圆态与真空态叠加的一类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全新的非经典量子态。通过对所构造的新态的正交压缩度,Wigner分布函数的负值性和亚泊松光子统计等非经典效应的研究,
长江中游经济带是承东启西,承南接北的重要经济轴线,在经济效益的带动下,城市化率迅速提高,高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诸多“生态问题”。因此,本文以长江中游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借
近年来,电容法去离子(CDI)技术作为一种操作简便、环境友好和资源可回收的新型技术成为解决重金属废水污染等问题的途径之一,目前CDI技术的研究核心仍然是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制备
网络中,链路预测任务旨在学习节点间的潜在关系,以预测未知的潜在连接状态。当前的大多数链路预测方法用于处理静态网络;但是现实中大多数网络都属于动态网络,即网络的顶点和
在上下游交易关系中,集中还是分散,一直都是企业反复权衡的话题。文献中关于供应链集中度影响企业运作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采用2007年至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