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根管内处理方法对纤维桩粘接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j8u5y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薄片推出实验,探讨桩道预备后,根管不同表面处理办法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以及在相同根管表面处理情况下,根管不同部位的纤维桩粘接强度大小。为临床粘接纤维桩前选择合适的根管表面处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纤维桩粘接前不同的的根管表面处理方法,将实验分为4组,即蒸馏水冲洗组、EDTA凝胶处理组、1%NaClO处理组、EDTA凝胶+1%NaClO组。将其中部分牙根沿颊舌向纵向劈开,用扫描电镜对各组在根中1/3的玷污层等情况进行观察。将纤维桩用自酸蚀双固化型树脂水门汀粘接于上述处理过的剩余的离体牙根管内后,模拟口腔环境进行冷热循环。将牙根沿与长轴垂直的方向切成厚度为1mm的薄片,利用薄片推出法分别测量并计算根管上1/3,中1/3和根尖1/3粘接强度的大小。体视显微镜观察试件破坏方式。结果1.经EDTA凝胶、1%NaClO处理后的根管壁表面与纤维桩之间的粘接强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但EDTA凝胶组与1%NaClO组组间粘接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经EDTA凝胶+1%NaClO处理后的根管壁表面与纤维桩之间的粘接强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在相同根管表面处理情况下,不同的根管部位内粘接强度显著不同,根上部粘接强度明显大于根中部,根中部粘接强度明显大于根下部(P<0.05)。结论1.利用EDTA凝胶或1%NaClO处理粘接前的根管表面均能提高纤维桩在桩道内的粘接固位强度,上述两种方法可作为纤维桩粘接前根管表面处理方法提高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效果。2.EDTA凝胶+1%NaClO合并处理粘接面,无叠加效应,不能显著提高纤维桩的粘接强度。3.桩道内不同部位纤维桩的粘接强度不同,从根管上段至根尖部逐渐减小。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纤维桩修复正常形态和漏斗状根管上颌尖牙进行动力学和疲劳失效机理分析,揭示修复后牙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疲劳失效的机制,为临床上纤维桩修复后
2011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物理实验的描述,不像现行物理教学大纲那样,具体规定哪些知识点需进行什么样的演示实验,哪些知识点需进行什么内容的学生实验,以及这些实验需要使用什么仪器,实验的总课时是多少等等。过去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甚至随堂实验、学生小实验等,在“新课程标准”中一并以“通过实验”、“通过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术语提出了要求,它没有界定哪些是演示的,哪些是学生做的。这就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