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类型胃粘膜上皮、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淋巴结、Douglas陷窝腹膜以及种植转移灶中CD44V6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一项指标在胃癌的分子诊断、分子定界、分子分期及分子预后中应用的可能性并且将之与HE染色结合评价RIGS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01.3.1-2002.3.1,共30例胃镜下及病理证实为胃癌的病人进入治疗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范围44-72岁,平均年龄59±8岁,术前采用了131I标记的胃癌单克隆抗体3H11在胃镜下注射入瘤体四周,注射后4-8天进行手术。术中以GDP分别探测胃癌原发灶、切缘、吻合口、肝、脾、各组淋巴结、盆腔等组织,并将探测结果仔细记录。30人均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术后将标本组织以及30例正常的胃粘膜组织、50例异型增生组织、良性疾病取材的淋巴结及腹膜各20例的CD44V6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分析及对比。并将其表达情况与血清CE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正常胃粘膜、良性疾病淋巴结和腹膜不表达CD44V6,而异型增生组织,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和Douglas腹膜种植转移灶表达CD44V6。而且异型增生与胃癌组织间CD44V6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2)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的生长方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胃癌癌灶浸润深度密切相关;(3)胃癌组织CD44V6的表达率为76.7%,转移淋巴结为88.64%;(4)CD44V6免疫组化与HE结合应用评价RID对胃癌原发灶、切缘、吻合口、转移淋巴结及Douglas陷窝种植转移的准确率分别达到100%,100%,100%,92.43%和83.3%:(5)RID探测结果结合CD44V6免疫组化与HE染色对胃癌TNM分期结果与传统分期方法是有统计学差异的;(6)CD44V6阳性组术后血清CEA阳性率较阴性组高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CD44V6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D44V6的表达可以反映胃癌细胞具有较恶的生物学行为。CD44V6可以作为一项指标应用于胃癌的分子诊断、分子定界、分子分期和分子预后中;(2)RIGS可以作为一项可靠的技术应用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于胃癌的治疗中,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需要进一步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