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西域意象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ubin81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诗西域意象涉及到西域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人文、民族、风物、民俗等。关于意象的分类,本文按照陈植锷先生对意象分类的标准,将意象分为自然意象、地名意象、人文意象。设三章探讨,每类意象选取使用频率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进行具体分析。本文第一章探讨西域自然意象,重点研究沙漠和白草意象。沙漠是西域最典型的自然环境景观,在中原诗人的认知中,沙漠不仅是异域、苦寒的地理标志,更是中原诗人极力逃避的地理空间。诗人主观情绪上对沙漠的抗拒,使沙漠成为抵触、消极的情绪符号。在唐代亲历西域的诗人中,岑参两度深入西域,其西域诗歌详细真实的记录了西域的自然景观,为西域诗歌的研究提供大量素材。白草在岑参的西域诗歌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是十分重要的植物意象。白草不仅象征着西域环境的荒芜,更饱含离别伤愁之感。第二章探讨西域地名意象。玉门关、阳关和楼兰是唐代诗人提及较多的西域地名,两关为西域之门户,于中原诗人眼中乃是绝域之西;两关是重要的军事关隘,征戍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想念、思妇对征人回归的期待都寄托其中;两关亦是赫赫战功的象征符号,成为大批文人弃笔从戎,渴望建功立业的标志。楼兰于汉朝即被鄯善所替代,唐代诗歌中,楼兰复活,成为战争中的西域边地,也成为中原征服、统治西域的象征。第三章探讨西域人文意象。首先,胡姬貌美如花,能歌善舞,吸引着唐人的目光。她们不像中原女子那般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与枷锁,胡姬热情开放,与唐人坦荡不羁的精神不谋而合。其次,葡萄从汉代即传入中原,是最典型的西域风物。中原诗人不仅描绘其外观与口感,更因汉代葡萄宫的典故,使葡萄带有政治色彩,指代西域。最后,琵琶是西域乐舞文化的载体,不仅影响到唐代音乐的发展,对唐代诗歌也有深远的影响。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西域乐器,琵琶用其音色的感染力将情感表现到极致,中原诗人以琵琶意象入诗使其诗歌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西域意象不仅满足了唐代诗人好奇的心理,而且为中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激发了诗人的表现力,使诗人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诗歌。因此,西域意象是唐代诗歌保持蓬勃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介绍河流、湖泊水库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公式,考虑不均匀系数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以及混合区的概念及其允许范围,提出不均匀系数求解思路.然后介绍水量数学模型、水质数字模型
所谓文字狱,就是因文字的缘故所构成的罪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专制统治的一大特征。在以前的研究中,文字狱属于历史学研究的范围,对某个具体文字狱真相的揭示较多,而对作为文字狱
“第三代”诗歌具有相对宽松的思想文化氛围,也受到当时普遍的时代思潮鼓舞和推涌,同时又具有弃绝权威的躁动,因而每个人在面对时代思潮时,各自形成不同的诗思素质、心理准备
提到高血压,很少有人会与孩子联系在一起,但据近年来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高血压有持续上升趋势,且增长明显,有关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到宝宝的血壓,一不小心也许就高了!  儿童高血压的诊断与成人不同  ●本刊记者: 一位江西读者来电表示,在一次“角色扮演”游戏中,他给10岁的女儿量血压,居然收缩压129 mmHg,舒张压99 mmHg,朋友说他家女儿血压有点高建议去医院看看。结果到医院经过几次检查,真的患
期刊
“兴会”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它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审美思维方式独特性的重要体现。研究“兴会”范畴一方面能够对中国古典文艺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现代美学理论
众所周知,运动员的心率比正常人慢得多,一些优秀运动员每分钟心率低于40次,但是不是心跳越慢越健康呢?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枫岭说,这种直观印象其实是不准确的。  运动员心跳慢,是因为经常锻炼导致心脏功能好,心脏不需要跳那么快就够用了。  全身供血主要靠两个方面,一是心跳,二是心脏每次搏血量,运动员每次的搏血量较大,就像个马力大的汽车,并不需要太大油门就可以跑得很快,一般人的搏血量没那么大,
期刊
体育运动是高强度的身体和心理活动,对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要求是超乎常人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所有活动都有注意的参与,只有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速度、力量、技巧才能充分
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主任医师王振涛回想起前几年的一位患者记忆犹新。七十多岁的张老先生曾因冠心病、心衰一年进出医院好几次。那年春天,他又一次住进了医院,来院时浑身大汗淋漓、气喘、不能平卧,是急性左心衰,医护人员紧急實施抢救,在抢救过程中心脏骤停,最终也没能把这位老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王振涛说,这位老人发病有以下几个原因。老人出院后没有按医嘱按时服药,发病前几天有点感冒,平时又爱吃荤,在发病的当天,
期刊
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五十年代的一批革命历史小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影视改编。一次是在建国后至文革之前的十七年间,另一次则从90年代直到现在。两次改编面对同样的文本,但改编
“心脏病突发,立刻嚼碎三颗阿司匹林能救命”“中风赶紧扎手指!不出血也要挤出血,十指都得这样做!”……最近朋友圈又流传了一些上述言之凿凿的“救命帖”。您的亲人、朋友是不是还热心地专门发给您看?如果您看过而且信了,那您就被这些网络健康谣言给坑了!  “救命帖”:  突发心脏病服三片阿司匹林  “睡眠时如果突发心脏病,剧烈胸疼,立刻口含三颗阿司匹林嚼碎了咽下去,然后坐在椅子或沙发上静候援助,千万别躺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