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体现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与实力的知识产权已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企业等的高度重视。专利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当然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纷纷实施的专利战略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国已有专利的产业化步伐,促进我国自有专利尽快转化为产品,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竞争实力。目前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建立了专利产业化的试点基地,各级政府也正通过采取各种有力的手段,如给予资金支持、配套设施的保障等,筛选一部分对当地经济可以产生较大影响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够较大幅度提高本地部分龙头企业和龙头行业竞争实力的重大发明技术尽快得以在本地开发应用,走向市场,使这一部分发明专利能够真正贡献于社会。因此,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和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专利产业化和专利产业化基地的模式,已经提到了重要的日程。
本文运用空间聚集理论、创新环境理论、创新系统理论、空间扩散理论、技术创新集群理论、区域增长极理论、孵化器理论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专利产业化基地的建设理论,揭示了专利产业化过程中的政府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等诸多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分析了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模式,对我国专利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情况和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专利产业化基地的构建模式。
专利产业化基地模式着眼于为企业配置创新资源,在专利产业化的过程中,企业始终是创新的主体,在专利创造与引入、专利开发与中试、大规模生产三个阶段,其他参与的主体,如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投资机构等都要积极推进企业的创新和专利产业化工作,而政府作为产业化工程的倡导者和促进者,在每一个阶段都应以政策、资金、监督等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使以企业为中心的专利产业化的各个有机部分都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本文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构建了专利产业化基地评估体系,评价指标分三层共16个指标,并通过SuperDecisions软件获得专利产业化基地的评价结果。
本文还以天津开发区为例,分析了在开发区建立专利产业化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在外商投资集中的区域建立专利产业化基地的特点进行了论述和分析,进而提出了开发区专利产业化基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