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目的:运用疏肝健脾方干预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观察治干预前后腹痛、腹泻等症状的变化情况,评价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48例,随机分为疏肝健脾方治疗组24例、西药匹维溴铵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方(柴胡12 g、白芍20 g、陈皮10 g、炒白术15 g、防风10 g、炮姜5 g、炙甘草10 g)干预,选用农本方制剂,每日1剂,200ml,2次/日,冲服。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每次0.2 g,一天三次。两组均以连续用药4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症状总积分、各临床症状积分及干预后总疗效,作出综合评定。结果:总体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24例中,临床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24例中,临床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的总体临床疗效相当(P>0.05)。两组干预前后总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改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作用。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症状总积分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缓解腹痛程度、腹痛频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改善腹泻及大便形状与对照组的疗效相当(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能改善其临床症状,从临床角度验证了疏肝健脾方是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的有效方剂。第二部分实验研究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对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及PKA、TRPV1、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正常组除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束缚应激结合辣素灌胃,按照药物/体重0.5mg/kg的剂量灌胃,2次/周,连续2周,制备IBS模型。从第3周末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分别按3.1g/kg·d,6.2g/kg·d,12.4g/kg·d剂量给予疏肝健脾方中药;对照组予匹维溴铵水溶液15mg/kg·d;模型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予同步饲养。大鼠灌胃给药体积为4ml/100g,连续灌胃2周。第5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截取回盲瓣下2cm至肛门上1.5cm的全部结肠,行HE染色及肥大细胞染色,进行相关病理检测;运用于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PKA、TRPV1及CGR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肥大细胞表达比正常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肥大细胞呈逐渐减少趋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IBS-D大鼠存在肥大细胞高表达水平,疏肝健脾方具有稳定或降低肥大细胞表达的效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PKA、TRPV1、CGRP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对照组PKA、TRPV1、CGRP基因和蛋白表达以及中剂量组CGRP基因表达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中剂量组PKA、TRPV1及低剂量组CGRP基因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中剂量组PKA、TRPV1及CGRP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可能与下调PKA表达,介导TRPV1敏化,减少CGRP释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