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微体遗存揭示的长江下游地区水稻驯化过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mmi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早期,气候和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人类为适应这种变化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对植物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人类对植物的利用经过了广泛采集——集中采集——种植——驯化的过程。长江下游地区,史前文化发达,出土遗址丰富,被认为是研究气候环境变化和稻作农业起源、发展的理想地区。  本文以距今10,000-6,000年长江下游地区的浙江上山遗址(1,0000-8,500cal a BP)、跨湖桥遗址(8,000-7,000cal aBP)和田螺山遗址(7,000-5,500cal a BP)出土的考古遗物和遗址文化层堆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遗址出土的植硅体、淀粉粒等微体遗存的系统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在10-6ka BP期间,长江下游地区的发现的禾本科淀粉粒数量最多,包括粟类植物、小麦族、稻族,同时,块根块茎类、食用豆类、橡子等植物的淀粉粒也有发现,说明当时的植物利用是包括禾本科在内,多种植物共同利用。  2)通过对长江下游地区上山文化时期、跨湖桥文化时期、河姆渡文化时期以及历史时期文化层堆积物水稻扇形植硅体的研究,发现水稻扇形植硅体的大小(长和宽)和形态特征(b/a)不随时间,或者水稻驯化程度的加深而发生变化,这些参数不能反映该区域的水稻驯化过程;而水稻扇形植硅体鱼鳞状纹饰的数量变化在统计学上对这一过程有很好的反映。  3)上山遗址是水稻起源地之一。根据水稻扇形植硅体鱼鳞状纹饰数量的变化规律,我们发现,上山文化早期驯化类型的扇形植硅体含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野生水稻中驯化型扇形植硅体的比例,所以,上山文化早期,也就是距今10,000年前,水稻驯化已经开始。  4)水稻的驯化过程非常漫长。上山文化时期至跨湖桥文化时期,驯化过程虽然缓慢,但是一直进行;到河姆渡文化早期,这个比例掉落到上山文化早期的水平;此后,驯化类型的水稻植硅体的比例就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到历史时期时达到69%,处于现代种植水稻的范围内。
其他文献
大众出游水平提高促进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对旅游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合理有效利用旅游资源,了解市场需求、旅游消费者行为,是旅游开发和建设者所必需。   高校在校
过去以增暖为主要标志的气候变化对全球作物产量产生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历史上长期的增温趋势总体上也使得我国小麦产量下降。为了减少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的不利影响以
超新星遗迹周围的分子气体介质,是研究超新星遗迹演化过程的极好探针。我们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 m的毫米波望远镜的CO(J=1-0)谱线观测,通过对分子云核动力学距离、
学位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天体。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轮的“月球热”不断升温,奏响了人类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序曲。但是,在月
学位
Micromonospora sp.SCSIO04089是一株从南海北部水深3025米处沉积物中分离到的小单孢菌,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发现该株菌能产生丰富的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聚酮类化合物。现已从SCSI
因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以及重要性,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传统作物作为农业生物多样性其中的一部分,因为与农户之间联系紧密,因而目前的主流观点是通过经济手段以
近二十年以来,我国大城市地区的整体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调整对城市空间布局产生重要的影响,大量的城市新城的开发活动在大城市外围应运而生。新城建设成
摘要: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民主意识既体现在它对于公共领域的建构上,也体现在谈话空间、嘉宾以及话题的双重性上。这使得谈话节目从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了民主的色彩,即让公众意见进入到公共论坛中产生碰撞、交流,并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最终实现在国家空间、私人空间中产生思想观念的协商和情感的交流。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 民主意识 公共领域 双重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的发展经历了以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为主的娱
The paper proposes a new contention based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 protocol in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which can be ter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