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和谐共存-托尼·莫里森《慈悲》的生态批评解读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angg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也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主要以表现和探索黑人的命运、历史和精神世界为主题,完美地融合了思想性和艺术性。《慈悲》是莫里森的第九部小说,出版于2008年11月。小说面世以后,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与赞扬,被认为是莫里森近年来最好的一部作品。  生态批评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的文学批评。它主要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阐明文学作品所反映出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这部小说中所蕴含的生态哲学思想;通过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层面解读《慈悲》中的生态因素,可以发现莫里森对于自然形态、社会关系、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两性关系等诸方面的深刻思考,以及蕴含其中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之间平等互助、个人心灵健全完整的积极的生态思想。  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简述了莫里森的生活经历与主要著作情况,《慈悲》的内容梗概及其中蕴含的生态因素,回顾了国内外对《慈悲》的学术研究状况。  第二章追溯了生态批评的发展背景,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三章探究了自然生态在《慈悲》中的体现;通过对北美殖民地自然景观的描写、人类破坏自然行为的批判、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莫里森表达了自己的自然生态观。  第四章论述了《慈悲》中所包含的社会生态。扭曲的社会关系对不同种族的人们都在身体与心灵上造成了伤害:丽贝卡与丽娜之间的姐妹情谊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的重要意义,雅各布农场上最初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景象再次彰显了人类之间平等、博爱的重要性,由此显示出莫里森关于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友好共处的社会生态思想。  第五章探讨了《慈悲》中体现出的精神生态。通过刻画弗洛伦斯自我意识的升华和自我人格的建构,丽娜在本族文化中完成对自我的救赎以及索罗的最终接受现实、改善自己,莫里森表达了其对自我身份认同、价值信仰与自我悦纳等这些不同形式的精神生态的推崇。惟有借助于上述种种不同的精神神态,个人才能完成健全的人格的构建,才能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形成健康和谐的关系。  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莫里森在《慈悲》中重点关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倡导人们回归自然,在大自然中找寻精神慰藉与力量;同时,她也指出,人们要获得宁静的心灵与健康的精神生态,离不开人与人之间以及对自我的关爱;社会生态危机的解决取决于不同民族与不同种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包容和博爱,惟有如此,健康、和谐的生态环境才能有望实现。
其他文献
模糊性作为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模糊语言的研究涉及日常交际的方方面面,人们会在交际中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使用到这一现象。关联理论在大多数文学
转喻的认知研究呈多方面、纵深性和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是语言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作为语料库语言学中的研究热点,语义韵从未以认知转喻的视角解读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
艾丽斯·西伯德是21世纪美国文坛新秀,其代表作《苏茜的世界》发表于2002年,引起广泛关注。作者描写了一个未成年小女孩苏茜生前与死后的经历,其身边的朋友以及家人的变化,通
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打断”意指在他人说话的时候插话、阻止后者把话说完。不论是在日常交流,还是新闻访谈等特殊场合,打断经常被视作一种实现语用动机的会话策略。在某种意
威廉﹒福克纳是当代享誉文坛的作家。同时,他也在美国南方文学领域屈指可数。他曾经两次获得普利策小说奖,也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的作品体裁多样,主题丰富,写作手
语义韵研究是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关于语义韵的定义也众说纷纭。目前语义韵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关键词项搭配分析法。该方法首先抽取与关键词搭配的显著词项,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