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族阿柔部落社会历史文化研究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sn0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青海藏族土著游牧部落阿柔部落为研究对象,以祁连县阿柔部落为研究重点,对其历史、宗教、社会和文化首次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探究我国新时期藏族部落的沉潜与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用历史文献法研究了该部落的族源与早期发展、分裂与迁徙以及阿柔三部的最终形成,厘清了其地理分布;对比研究了阿柔三部嵌入现游牧区域后的变迁。上部阿柔虽然由于迁入四川石渠县年代久远而逐渐融入了康巴文化,但该地区单一的民族人文环境使其传统文化保存完好,其宁玛派寺院阿日扎寺在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部阿柔部落成为河南亲王属民后采用了蒙古族赞格制度,但同时也催化了该地区“蒙族藏化”的进程;祁连下部阿柔在与回、汉、蒙古、裕固、撒拉等民族的杂居环境中表现出了更高的汉化程度,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论文追溯了阿柔部落与八思巴、达赖喇嘛以及班禅大师之间的法缘及该部落高僧创建过的多座著名藏传佛教寺院;解读了其民间信仰和神山信仰中的原始遗留;以宁玛派寺院集团阿日扎寺和格鲁派帐房寺院阿柔大寺的创建与发展、寺院结构与学经制度、建寺模式与办寺理念为切入点,分析了寺院在我国现阶段所发挥的社会文化功能;对比研究了上部阿柔寺院教育的繁盛与学校教育的萧条以及下部阿柔的相反情况,两种教育模式之间的博弈表现出我国藏区在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用民族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阿柔部落传统与现代的社会结构。我国部落制度于上世纪50年代废除后,部落实体表现出更多的社会与文化属性,与乡村制度的行政属性互为补充,形成现阶段我国藏区社会结构的二元特点。阿柔部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传统草原部落游牧经济到半定居半游牧的社会转型将在2009年新一轮五年期集中定居项目中进一步深化,这将彻底改变其千百年来的生存方式和家居模式。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田野调查法和口述史研究了阿柔部落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遗留与变迁。研究发现,其传统藏装正在趋于汉化,饮食结构趋于多元,交通工具摩托化,家居模式从游牧时期的离散到半定居时期的聚合,新时期多处定居点的分散形成聚合中的离散特点;其婚俗、丧葬习俗与民间禁忌来源于其古老的民间信仰与藏传佛教。以上研究突破了我国藏学界研究藏族部落只偏重历史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手段的单一性,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该部落的社会转型以及保存至今的民俗文化和民间信仰中原始遗留的研究在学术界尚属首次,构成一部完整的阿柔部落民族志。
其他文献
悬赏广告已广泛运用于社会各领域,然而对于悬赏广告中的法律问题,我国现行法律中对其规定甚少,理论及实务上分歧颇大。本文综合运用科学分析法、比较方法、利益衡量法等,对悬
目的探讨痹痛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以痹痛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总疗效、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观察。结果痹痛方总有效率97%,改善主要症状、体征及
微观混合是指物料从湍流分散后的最小微团(Kolmogorov尺度)到分子尺度上的均匀化过程,这种小尺度上的均匀化过程对精细化工、制药等工业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的快速复杂反应有着
论证PPP模式应用于建筑垃圾处理领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PPP模式的一般运作方式为依据,探讨符合建筑垃圾处理特点的PPP类型及其适用范围,重点设计分析建筑垃圾处理领域引入PP
新型农村合任医疗,作为一项惠民政策,在中国出现的比较晚,从提出试点到推广普及,仅七八年的时间,经过几年的运作,各地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并逐步趋于规范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又称固体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全固体化、寿命长等优点,是二十一世纪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用“荧光粉转换法”制造LED (
塑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基本原料之一,塑料的应用几乎遍及人类所涉及的所有工业和民用领域。目前,大约80%的塑料的生产都要经过螺杆挤出这一重要的生产工艺来
本篇硕士论文以“乔治·赫伯特·米德的传播思想研究”为题。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米德开创的符号互动论对于传播学的
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正在快速地发展,业界各大厂商纷纷制定相应的战略,新的概念、观点和产品不断涌现。云计算的技术热点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比如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虚拟化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尤其是贫富差距问题。要在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收入分配,把更多的财富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