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剩余污泥的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剩余污泥如果处理不当就进入环境,不仅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且会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如何将产量大、成分复杂的剩余污泥,经过科学处理后,使其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环境界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以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探索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剩余污泥的影响因子,研究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剩余污泥中CODcr、总氮、氨氮的去除效果以及正磷酸盐、总磷值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各反应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然后研究了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剩余污泥的动力学性质和重金属迁移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碳源物质优先被氧化,反应出水的CODcr去除效果理想,反应出水的总氮去除率较CODcr低,氨氮去除效果较差,总氮主要以游离氨和铵离子形式存在,污泥中磷元素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污泥残渣中。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超临界水氧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CODcr、总氮去除率和正磷酸盐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停留时间、氧化剂过氧比之间的回归模型。显著性影响顺序为: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停留时间>氧化剂过氧比。对CODcr去除率而言,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交互作用影响较大。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污泥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为434℃、反应压力为29 MPa、停留时间为278 s、氧化剂过氧比为216%。在此条件下CODcr去除率可达到97.72%98.32%,实验均值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在1%以内。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剩余污泥,反应温度对剩余污泥CODcr氧化降解的活化能Ea为89.3 KJ/mol和频率因子k0值为2.84,超临界水氧化条件下剩余污泥的CODcr去除速率模型为:剩余污泥经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后,反应出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本文检测的6种重金属离子,反应出水中总铬和总镉超标,污泥残渣中总铜和总锌超标,仍需进一步处理。在亚临界和超临界状态下污泥残渣中的重金属均以复杂化合物形式存在,且结晶现象逐渐加多,两种状态下部分结晶情况相似。亚临界状态下污泥残渣中存在SiO2、ZnAl2Se4、Cu5FeS4、AlP、GaP、CaF2和C10H12Cr2N2O7等重金属化合物,在超临界状态下为PbZnSiO4、LiBr、(NH4)CO2(OH)、Fe3(PO42、Pb2O3、CaCuO2等,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剩余污泥可以有效稳定重金属离子。剩余污泥经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后,体积减少93%95%,具有较好减量效果。经处理的固体产物呈红褐色,发现其构成元素主要为O、Si、Al、Fe、P、S和Ca,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6.58%、6.84%、7.55%、14.28%、3.44%、3.35%和4.89%。
其他文献
本报讯为了增强新任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目前,清水河县对新提任的科级干部进行了一次岗前集体廉政谈话。$$  这次廉政谈话的对象是今年新提任的68名科级干部。谈话前,谈话对象
报纸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经60Coγ射线辐照后材料的高低剂量率辐射老化实验,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蠕变松弛试验机和气相色谱仪(GC)等手段剖析了材料微观结构
目的:观察中药开噎启膈汤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芦根60~120g煎汤代水泡山栀、干姜、丹参、莪术、水蛭等为基本方,并随证加减治疗30例,同时配以辅助治疗,治疗时间
环境主流化是指在核心的制度设计和决策方面的环境考虑的整体性。它要求我们运用生态系统方法,突破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传统管理习惯,将环境保护的目标“内部化”到经济发展
城市作为生产高效、生活幸福、社会文明的人类聚居区,长期以来都在散发着巨大的魅力,从古至今,无数的人把城市作为幸福生活的“代名词”不断地向它聚拢。当代城市,随着城市化
介绍了开关柜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常用的两种方法,对某110 kV变电站35 kV开关柜暂态地电压检测和超声波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数据与放电信号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两种方法结合判
<正>背景介绍翻转课堂作为互联网背景下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无疑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热点之一.我校作为苏州工业园区数学学科"翻转课堂"试点校之一,于2015年10月22日承办了
<正>~~
会议
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举隅牛喜伟(河南省中医院,450002)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原为误汗伤阴,筋脉挛急而设。从其药性而言,白芍味酸而入肝,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为常用养阴补血药;甘草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下简称&#39;国史&#39;)研究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学科本质,以历史研究为学术基础,集历史与现实研究、理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