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期脑梗死后失眠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脑梗死后失眠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老年病科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共245例,其男性121例,女性124例;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参考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病程均在2周以内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并以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6分者作为失眠的诊断标准,将24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失眠组和非失眠组。通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比较失眠组与非失眠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焦虑及抑郁的差异。对失眠组和非失眠组两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文化程度、焦虑情况、抑郁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部位)进行对比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急性期脑梗死后失眠的发生率为62.86%。其女性为70.16%,男性55.37%;<50岁患者失眠的发生率最高(76.92%),其次为>70岁(73.28%),50—70岁人群失眠的发生率(43.18%),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既往病史的患者失眠的发生率(67.37%)高于无既往病史患者组(4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为文盲的患者其失眠的发生率为55.14%,其次小学为60.49%、初中为77.1%,高中或高中以上者为86.36%,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D情绪测定评分为重度焦虑组失眠发生率为84.62%,中度焦虑患者为72.73%,轻度焦虑为65.79%,非焦虑患者为54.74%,HAD情绪测定评分为重度抑郁的患者组中失眠发生率为87.10%,中度焦虑患者有为73.91%,轻度焦虑患者为68.09%,非焦虑患者为50.4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NIHSS评分在重度以上的组失眠的发生率较高(80.95%),其次是中重度(76.32%)、中度(64.96%),正常或轻微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组失眠的发生率最低(38.78%);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梗死病灶位于脑干的患者失眠发生率最高(89.4%),其次为大脑皮质下(70.14%)、大脑皮质(62.30%)、小脑(34.48%),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是急性期脑梗死后患者主要继发症状之一,发生率较高,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故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对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这些因素我们无法改变,而对于卒中后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可以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必要时可给予抗焦虑抑郁治疗;同时,失眠的发生与既往病史、梗死灶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密切相关,临床工作者在积极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应给予早期的干预治疗,以期减少失眠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