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字句式是现代汉语坐最常见且最具争议性的一种特殊句式,其最显著特点就是它的语序格局:由“把”字所引导的名词词组位于谓语动词之前。鉴于以往对汉语“把”字句式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在西方认知语言学理论--构式语法框架下,重新审视了汉语“把”字句式。通过对“把”字句式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特征关系的探讨以及“把”字句式中构式义与词汇义互动关系的考察,发现了“把”字句式携带的论元角色(argument role)与句式中主要动词所蕴涵的参与角色(participant role)的映射制约条件,进而为该映射关系建立了溶合(fusion)框架,并力图构建“把”字句式的语义表征式,这也是对构式语法理论运用于现代汉语句式,尤其是特殊句式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的验证。根据Goldberg(1995) 对句式的定义,在众多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把”字句式并不是由非“把”字句式的主谓宾句式转变而来,从而明确了汉语“把”字句式不仅享有独立的语法地位,更有着自己独特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它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论元结构构式,带有“致使者(causer)、主题(theme)”两大论元角色和独立于词汇意义之外的“致使完全影响”(CAUSING TO BE TOTALLYAFFECTED)构式义。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是词汇义和构式义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把”字句式中,当词汇义和构式义一致时,语义合格;但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为了生成合格语句,就可能直接导致两种结果:一是构式义在某些情况下成功压制了词汇义,并以隐喻或转喻为手段给词汇义一个新的解释,二是词汇义成功压制构式义,出现Goldberg(1995) 所提到的构式多义现象。然而两种压制分别能够发生的环境却是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复杂话题。构式语法解释“把”字句式的优点主要在于:一是避免了对“把”字句式的起源问题、变换观点的争论,因为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拥有自己独特的语义、句法特征的独立体,“把”字句式也不例外;二是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解释的覆盖面,因为以往研究忽视的某些特殊现象亦被纳入了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机制之中,这也体现了该理论解释的简约性和的充分性;三是能够借用Goldberg的构式表征法,以最简便的方法清晰的表现出“把”字句式的语义和句法关系。